-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归园田居(其一)》课堂实录
【学习目标】
1、以“归”为线索,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田园风光,用心灵之笔描绘出心中的“世外桃源”。
3、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学习重难点】
把握意象,感受意境,体会情感。
2、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学情分析】课文是一首田园诗,内容比较贴近生活,诗意浅显。赏析起来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不难,但是关于白描的手法却知之甚少,很多学生也许能够理解这种手法,但是由于缺少相关诗歌手法的鉴赏,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以后的教学要注意长期适当地在教学中增加对诗歌鉴赏的知识传授和方法引导?
【学案内容】
一、课堂导入:
师:1600多年前,有一位诗人,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他为我们留下了桃源胜境;他隐居山林,采菊于东篱之下;他是谁呢?
初中我们过学陶渊明的诗文《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饮酒》)
齐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并怡然自得
结庐在人境-------------欲辩已忘言
师: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歌,我们便仿佛去郊野乡村旅行了一番;每次读他的诗歌,我们便有荡涤心灵的享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他的另一首《归园田居》去感悟他归隐的情怀。
师:强调诗歌中关键字的读音。
jī zhuō yìn ài fán
羁鸟 守拙 荫 暧暧 樊笼
请学生齐读课文
二、解题,理清诗歌思路。
师:俗话说“眉目传情”,对一首诗歌来说,题目是很重要的,它往往能传达或暗示许多信息。那么“归园田居”这个诗题中,最重要的是那一个字呢?
师:也就是说,“归”是诗眼。那我们这节课就从诗眼“归”展开,围绕诗人①从何而归?②为何而归?③归向何处?④归去如何?四个问题来解读这首诗歌。
归向何处?
师:这方寸田园,就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田园美景在诗人的心中是无与伦比的。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其中的诗情画意。
读“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
三、讨论: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如诗如画,可以说每一句都是一幅画,你喜欢哪幅画面,为什么?
生1: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简笔勾勒,以此显示主人生活的简陋和乡居生活的纯朴,虽无雕梁画栋,亭台楼阁,但毕竟是自己的自由小天地,主人在此躬耕劳作,该是多么的怡然自得啊。
生2: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榆树柳树枝繁叶茂,遮蔽了屋子的后檐。堂前桃李芬芳,争相竞艳。桃红李白,素淡与艳丽交掩成趣。环境是多么的清幽美丽啊。
生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远处的村庄隐隐约约,黄昏时分,村庄上空升起了袅袅的炊烟,一派安详,宁静,柔和的景象。诗人从近景推到远景,把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入到悠远的背景中,就像画家在画山水时,淡淡的勾勒几笔,画面虽淡,但味道却很浓。
生4: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是目见,亦是耳闻。侧耳谛听,深巷中传来一两声狗叫,鸡在桑树颠得意的鸣叫。以动衬静,更显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和平。鸡鸣狗吠,这些司空见惯的农村景象,一经点化,便在宁静中增添了情趣,悠远中融入了生机。
师:大家说的很好,这是一幅宁静优美的田园美景图。
师:我上网搜了几幅图片,看看和诗中所描写的画面相符不?
师:诗中的这些画面有没有杂乱之感,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
这些景物在一般人眼里再普通寻常不过了,但在陶渊明的笔下,在我们的眼里,它们不是纯粹的景,景里是有情的,正符合了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师:这如诗如画的景物中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师:再读写景的句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尽量让自己融进画中。放背景音乐,一生读
三、从何而归?
师:诗人是从何而归的? 尘网 樊笼
师:陶渊明对官场是什么感情,为什么?
诗人用两个形象的比喻,把官场比喻成尘网,樊笼,身处官场就像被一张大网罩住,或者是被关在笼子里,备受束缚,却又无法脱身。看透官场的污秽和黑暗,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之情。
归去感觉如何?哪几句读出来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师:“无尘杂”“ 有余闲”这一“无”一“有”可见诗人归隐后自由自在,闲适,惬意的生活。
师:说到自由,让我们想起啦:生命诚可贵——————
自由就是顺应本性的生活,如李商隐《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这田园、自由本性其实就是自然,所以诗的最后一句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师:我们探讨了从何而归,归向何处,其实就陶渊明归隐本身来说,是有争议的,有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劳动能力鉴定课件.ppt VIP
- 第十六讲文明新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家大讲堂课件.pptx VIP
- 2025届高考数学抛物线中的八个常考二级结论与秒杀模型(解析版).pdf VIP
- 课题申报书:科学教育背景下开展初中物理项目化实践的路径研究.docx VIP
- 《劳动能力鉴定》PPT课件培训讲学.ppt VIP
- 商业插画高职全套教学课件.pptx
- EBZ掘进机电气原理讲解.ppt VIP
-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5060-2008局部修订2018年版.docx VIP
- 义务教育版(2024)七年级全一册信息科技 第4课 数据分包灵活传 课件.pptx VIP
- 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研究.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