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他用40年讲述一个中国故事
?
沈楠
?
?2016年11月18日上午,天色阴沉,凯文·高斯帕在八宝山送别了一位多年好友,匆匆赶往首都机场T3航站楼。作为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副主席,他见证了这个航站楼从无到有,也曾经无数次从这里进出中国的“心脏”。但是他可能从未想过,会有这样一趟旅程。
?
高斯帕83岁了,2015年从国际奥委会退休,回到澳大利亚布里斯班郊外的小镇,规定自己一年出国不超过六次。然而,虽万里迢迢,他也要来与高殿民做最后的告别。
?
高斯帕管高殿民叫“高”,这是他们1996年在洛桑第一次见面时定下的称呼。那时,高斯帕是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主席,作为新华社体育部副主任的高殿民是这个机构的新成员。此后的20年间,“高”成为他“最信任最亲密的朋友之一”。
?
“高”比高斯帕年轻21岁,2016年2月刚刚从新华社退休。高斯帕记得他看上去康健硬朗,宽厚的脸庞上毫无枯槁的痕迹。“高”的离世,就像他骤停的心脏一样,毫无征兆,未及告别便斩断了他与这个时空的勾连。
?
高斯帕带来了他写的悼念信:“我欣赏他的人格力量,他的低调而自信,他的真诚,尤其是他温暖的笑容。”
?
对高斯帕来说,封存“高”的笑容,也像是给他们亲身参与其中的一个时代打上封印。1977年,田径运动员出身的高斯帕进入国际奥委会,高殿民从大连外国语学院毕业进入中国的国家通讯社。他们从不同的起点出发,因缘际会走上同一条轨道,经历了中国借助体育和奥运登上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进程。
?
首席记者
?
许海峰59岁了。距离在洛杉矶奥运会上那被载入史册的一枪已经过去32年。近些年,作为主管现代五项的自行车击剑中心副主任,他很少出现在公众视线里。来告别高殿民,他毫不意外地被记者抓住,镜头里他的脸愈发宽了,眼袋深重。
?
记忆回到洛杉矶普拉多射击场。许海峰在那里射落中国第一块奥运金牌,而高殿民第一个用文字向祖国、向世界宣告了这个消息。
?
中国人夺下首金的消息由中国媒体率先发布,现在看来似乎天经地义、不足为表,但在当时难度和意义并不亚于许海峰夺金。
?
1979年11月,结束十年动荡、重新面向世界的新中国重返国际奥林匹克舞台。面对中国体育即将铺开的新章节,新华社在1983年筹划设立体育新闻编辑部。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高殿民,作为当时对外部的英文记者走上了新的轨道。
?
1984年元旦,新华社体育部成立。那年夏天,以体育部为班底,新华社派出30人的报道团奔赴洛杉矶。他们知道,中国人登上奥运最高领奖台的历史性一刻就在眼前了。然而,中国脱离奥林匹克大家庭长达25年,谁都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个世界上最盛大的体育赛事,加上远离祖国、技术落后,报道奥运会和整个国家正在经历的改革开放一样,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
7月29日,洛杉矶奥运会开赛第一天,高殿民和摄影记者官天一赶到距离市中心140公里的普拉多射击场。当时的射击比赛使用纸靶,打完之后要收齐靶纸验靶,确定一些压着环线的弹着点算做几环。
?
但当许海峰扣出最后一发时,现场已经躁动起来。中国射击队领队张福告诉高殿民,不用等验靶,冠军拿定了。
?
中国队和华人们开始欢庆。这不仅是中国历史第一金,也是洛杉矶奥运会首金,那是全世界通讯社的必争之地。高殿民没有时间咀嚼自己的感受,他必须尽快把这则新闻发布出去。
?
新华社知名体育记者杨明曾这样解释通讯社抢发快讯的重要性:“我们发一个消息,如果比美联社快一秒,全世界的媒体就会用我们的消息,如果晚了一秒,人家就用美联社消息;或者是冠军,或者是最后一名,这事只能争第一。”
?
高殿民冲到射击场的新闻中心,抓起电话打通了市内主新闻中心的编辑部。很快,新华社用英文发出了全世界第一条中国赢得第一块奥运金牌的消息——
?
China won the first Olympic gold medal。
?
和许海峰的金牌被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一样,在当时的情境下,完成奥运首金、中国首金的世界首发,不仅是新华社的成就,更是国家荣耀——世界听到了中国的声音,她说这个民族不再孱弱。
?
相隔半个地球的祖国也收到了年轻记者高殿民用中文记录的历史场景,与传唱大街小巷的“万里长城永不倒”汇聚成喷涌的民族情怀。他饱含泪水趴在别人背上奋笔而就《零的突破》,这篇特写入选小学课本,被中国少年代代传诵。
?
“7月29日中午12时26分,雄浑豪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首次在奥林匹克运动场上昂扬高奏。在这庄严激越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挂在中国体育健儿胸前的金牌,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华儿女热血沸腾。多少中国人奔走相告,互道喜讯;多少华侨热泪盈眶,豪情畅涌。许海峰的枪声不但为新中国夺得了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也向世界宣告奥林匹克的舞台上,从此出现了一个新的体育大国!”
?
这段文字定格的不仅是中国体育乃至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