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11
(续
第十章 DNA重组 3 )
2
10-5 目的基因的遗传转化(把目的基因导入植物基因组)
把目的DNA片段整合到受体细胞核的DNA上,有生物的方法
和理化的方法。
3
一、 生物途径导入(利用土壤农杆菌)
农杆菌具有这样一个性质:一旦感染烟草,就会产生
肿瘤。农杆菌携带的质粒的一部分(T-DNA)被插入到烟
草细胞的DNA 中后,它通过植物的细胞核合成特殊的氨基
酸(章鱼氨酸、胭脂氨酸)和植物激素等,引起肿瘤的形
成(图10-5)。
通过事先把对肿瘤合成起作用的植物激素合成基因去掉,再
把其他基因整合进无害化的T-DNA中,就能把该基因导入、实
现性状改变。
Ti质粒分子量太大,难以处理。因此,一种办法是,在大肠
杆菌的质粒中,把外来基因组合进具有T-DNA的载体中,使大
肠杆菌和农杆菌结合,导入载体,载体与农杆菌的Ti 质粒之
间发生重组,外来基因被组合进Ti质粒中。
pBR322 DNA pBR322 DNA
图16-9 Ti质粒共合转化载体结构示意图
图10-2 共整合
另一种办法是, Ti质粒的T-DNA与含有控制质粒感染的基因
的DNA切离,然后分别进行克隆。把外来基因组合进含T-DNA
的质粒中,与具有感染区域的质粒一起,同时进行感染。通
过后者质粒的作用,把组合了外来基因的T-DNA插入细胞核
DNA中。这个系统就叫做双元载体(binary vector)。
让农杆菌感染植物有4种方法。第1种方法叫活体接种法,就
是把新鲜培养的土壤农杆菌接种到植株的伤口部位,从而诱
发肿瘤形成。即:先刺伤(或刀切)无菌培养出的植物的茎
,在伤口处感染农杆菌;3~4周后,切取伤口处生出的愈伤组
织,用含有激素的培养基进行培养,选择性状转换的细胞,
再分化成植物体。
第2种方法叫共培养法,根据受体状况可分为原生质体共
培养、悬浮细胞共培养和愈伤组织共培养三种形式。在原生
质体培养过程中,细胞壁形成的时期,加入农杆菌,继续培
养。通过共培养产生感染后,用抗生物质杀死细菌,选择出
性状改变了的细胞(Marton, L. et al.,1979)。
第3种方法叫叶盘转化法,就是将受体
植物的叶片(或下胚轴、子叶、根等
)进行表面消毒,用无菌打孔器从叶
片上取下圆形小片 (即所谓叶盘),
然后接种上含有转移载体的土壤农杆
菌。把叶盘与农杆菌共同培养2~3天
后,为除去农杆菌,移植到含有抗生
物质的培养基上,4~5周后,分化出
芽,获得DNA重组的个体 (图10-6)
。 图10-6
图16-11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示意图
第4种方法叫蘸花法,就是用农杆菌菌液对受体植物花序
进行浸染或喷雾,从而获得转基因植株。该方法具有成本低
、转化率高、易重复、避开了组织培养等特点,广泛适用于
十字花科植物、番茄等的遗传转化。土壤农杆菌转化系统的
问题是组织培养时转化和再生频率低、基因型依赖性强。
利用植物病毒作为载体的方法也正在开发。现在,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7.2 栅格数据结构与矢量数据结构概述.pdf
- 7.2上下总论第II部-遗传变异的创造-第七章-诱发突变2-物理诱变剂的种类与性质.pdf
- 7.3栅格数据结构编码.pdf
- 7.3总论第II部-遗传变异的创造-第七章-诱发突变3-物理诱变处理方法.pdf
- 7.4矢量数据结构编码.pdf
- 7.总论第II部-遗传变异的创造-第七章-诱发突变1.pdf
- 7.总论第II部-遗传变异的创造-第七章-诱发突变4-化学诱变剂的类别与性质.pdf
- 7.总论第II部-遗传变异的创造-第七章-诱发突变5-化学诱变处理方法.pdf
- 7总论-遗传资源保存.pdf
- 8.4泰森多边形分析.pdf
- 10.5总论第II部-遗传变异的创造-第十章-DNA重组5-转基因植物的筛选和鉴定.pdf
- 10.总论第II部-遗传变异的创造-第十章-DNA重组1-重组DNA技术的特征.pdf
- 10总论第II部-遗传变异的创造-第十章-DNA重组3-目的基因重组质粒构建.pdf
- 11(2.7地形图分幅与编号).pdf
- 11.1总论第III部-群体结构与选择理论-第十一章-自花授粉作物群体的遗传解析.pdf
- 11.总论第III部-群体结构与选择理论-第十一章-自花授粉作物群体的遗传解析2-方差分割.pdf
- 12(2.8地形图与公里网).pdf
- 12.2 总论第III部-群体结构与选择理论-第十二章-异花授粉作物群体的遗传组成2-选择相应.pdf
- 12.总论第III部-群体结构与选择理论-第十二章-异花授粉作物群体的遗传组成1.pdf
- 13.1上下4总论第III部-群体结构与选择理论-第十三章-双列杂交分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