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研习任务2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研习任务2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单元研习任务; 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应该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本单元课文大都是谈论立身处世之道的,比如《〈论语〉十二章》,或阐述持身以道、以礼、以仁、以恕、以义的道理,或辨析君子、小人,或论述经典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价值,都富于启发性。梳理本单元各篇课文所讲的立身处世的道理,并思考它们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展开讨论。; [活动指导] 本单元几篇课文分别出自《论语》《礼记》《孟子》《老子》《庄子》《墨子》,所选部分均为经典语录或片段。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深入领会文中蕴含的深刻的哲理,学习立身处世的道理,并联系现实,思考其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活动建议: 1.划分小组。将班级同学划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6~8人。 2.小组讨论。围绕话题,小组成员分别发言,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选出一名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发言。 3.进行交流。将发言整理成发言材料,装订成册,在班内进行交流。; 萧统在《文选序》中说:“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吕思勉在《经子解题·论读子之法》中说:“诸子之文,各有其面貌性情,彼此不能相假;亦实为中国文学,立极于前。”总体看来,先秦诸子并不把善写文章当作最高追求,但他们的很多论说又都文采斐然,自成一格。反复朗读本单元课文,总结概括其风格特点。你更喜欢谁的文章风格?结合课文,联系你的语文学习经验,同学间相互交流。;[活动指导] 本单元选取了《论语》《礼记》《孟子》《老子》《庄子》《墨子》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不但在思想上给我们启迪和教益,其为文,也风格各异。反复朗读本单元课文,深入体会其艺术特色,选取一部作品,认真揣摩,写一篇短文,介绍其风格特点,并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示例: 《墨子》的散文特点:言之无文 明辨是非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墨子》的影响不及《论语》,也不如其他先秦诸子。但在诸子之文中,《墨子》的文章显然独具一格,它以自身的鲜明特点在古代散文的发展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一席地位。; 1.尚实尚质???言之无文 《墨子》之文,意显语质,言多不辩;重视实用,不讲文采。这是与墨子思想崇尚质实,富于现实性、针对性和功利性相适应的。墨家唯恐“以文害用”,故不事文采。其文虽然反复论辩、不尚空谈,却未免“言之无文”,因而也就“行而不远”。《墨子》对后代散文影响不大,这大概也是原因之一。;2.讲究逻辑,明辨是非 《墨子》之文,极善辩驳。在《非命》上篇中,有所谓“三表”(在《非命》中、下篇中,亦称“三法”)说,提出论证问题应有三个方面的依据:一是本之于历史事实,二是原察百姓之见闻,三是观察政治实践的校验。这就是说,要引证史实和古代文献以及百姓的现实经验(见闻),并以现实政治的实践效果来加以检验。很显然,这是对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的总结,是理性精神在实践中的大大发扬。; 它标志着人类逻辑思维的进步和发展。这样的论证方法不仅前代所未有,而且同代也罕见,应该说是一个历史的进步。然而考《墨子》所载,其引述史实多取自古书,或得之传闻,不尽可靠,亦难尽信。但其文讲究逻辑而逻辑严密,在分析、议论、驳论等方面,显然对后来的《荀子》《韩非子》之文有所影响。此外,墨家讲究论辩的目的,乃在明辨是非。其文大都有所为而发,针对性极强,因而旗帜鲜明,决不含糊,具有观点明确,是非分明的特点。;3.文体因革,承前启后 以《论语》为代表的语录体散文,是早期散文不成熟的形态。因其目的在记录师言以免产生歧义之说,故文不成篇,乃纂辑而成。《论语》所记,多为孔子一人言论。因为孔子讲学,弟子记言,问者略而授业者详,故《论语》有如孔子之语录。《墨子》散文则在此基础上有了明显的发展。它的文体已经呈现出由“对话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趋势。这在《尚贤》《兼爱》《非攻》《明鬼》《非乐》等篇中,有突出的表现。; 其特点是:首先,各篇出现了简明扼要的标题。此标题并非可有可无,也非如《论语》似的任取文章首句用作篇名,但其篇名与全篇内容实不相干,而是犹如一根红线,贯穿全篇,实有概括全篇中心思想的作用。其次,《墨子》中亦载墨子之语录,但这些语录并非各自孤立存在,而是围绕中心论题,互相被连缀成一个整体。就每段语录而言,都是该篇文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再次,《墨子》文章谋篇布局已初具章法,颇有自觉为文的倾向。其文纲目昭然,层次分明,已构成颇具规模的完整篇章。但各篇中仍屡见“子墨子曰”“夫子曰”或“子墨子言”,说明在形式上仍未完全跳出“语录体”“对话体”的格式。这显示了《墨子》文体有因有革,它的出现,无疑是散文文体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文体的成熟程度而论,《墨子》似乎晚于《孟子》,而与《庄子》大体相当。这是值得重视的。; 古代汉语的虚词系统,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别。“之” “乎”“者”“也”“而”“以”“其”“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oyuguanlij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