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_第11课《经济建设的曲折和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历史_第11课《经济建设的曲折和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结合导学案和问卷调查进行自主探究(参见附表“学案设计”)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 (3分钟)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本课的学习重点。(展示教学重点)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总结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曲折的经验和教训。 生:集体朗读课标。 师:(展示《农民日记》书影以及相关资料)在学习新课之前,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农民日记----一个农民的生存实录》。这是一本真实的农民日记,作者侯永禄,陕西省一个仅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这本书记录了作者从抗战到改革开放60年的生存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三农”问题,折射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民族的命运,读后让人震惊、感动、沉思。 师:其实,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侯永禄式的中国老人,他们见证了新中国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课前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通过走访身边老人,了解新中国的经济发展概况,大家都完成的非常好。(展示部分同学的作品,右图)。我相信通过这一活动,大家对这段历史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节课就以同学们的调查为线索,展开探究。 【设计意图】 以《农民日记》一书导入作为本课导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并结合学生的课前问卷调查,进行成果展览,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中将学生的调查成果作为基本线索,贯穿课堂始终。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使让学生真实的触摸历史、感受历史,变枯燥的历史为真实的感受,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 ⊙ 学习新课 ⊙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环节一:进行“课前问卷调查”成果交流展示,并理清本目基本线索(5分钟) 【岁月有痕】-----我身边的历史(屏幕展示) 师:我们来了解一下《农民日记》中关于过渡时期的记录。(展示右图农民日记片段)这段日记提到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关于这段历史,你的调查中又有哪些内容? 生:阅读并回答。(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生:交流自己的调查成果。 肖媛媛:我爷爷是石岛张家村的村民,今年85岁。据他回忆,当年土改时,我家有6口人,每人分了两亩土地,还分了一头牛,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温饱基本能解决了,老百姓都非常感谢共产党,都拥护新中国。 周文平:我爷爷是一名老党员,今年68岁。据他回忆, 1947年,我们村就进行了“土改”,政府把地主的土地和财产都分给了贫农。但有的农民还是缺少农具,就组成了“互助组”。后来上级又组织成立农业合作社,走上了农业改造的道路,农民年终按股分红,生活都有了很大提高。 崔洁:我姥爷是一名农民,今年75岁。当年我姥爷属于中农,所以土改时按政策没有再分得土地。 赵斯禹:我爷爷今年77岁,他是大渔岛村的一位渔民。据他 回忆:1948年3月, 大鱼岛5户渔民在 原所福的带领成立了荣成第一个渔业生产互助组。1952年成立初级渔业合作社;1956年成立高级渔业合作社。 师: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可以感受到土地改革和农业改造给农民带来的好处。除了农业战线外,这一时期的工业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示右图),这两幅图片反映了什么事件?对此,你的调查成果又有哪些呢? 生:依据图二归纳出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并交流过渡时期工业的调查成果。 孙玮瑶:我爷爷今年81岁,据他回忆: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一五计划”。当时的中国人民以无比的忠诚和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他们靠着艰苦创业、忘我拼搏的精神创造了中国的很多第一,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很多东西爷爷记得不太清晰了。 孟媛媛:我的爷爷今年79岁。据老人回忆:1953年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党发动工人组织劳资协商会,签订合同,规定劳资双方工资、福利和工时,还取消打骂虐待工人的陈规陋习。工人们扬眉吐气,翻身成了工厂的主人,干劲冲天,争着搞技术创新,工厂效益大大提高。 师: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能够感受到新中国经济的巨变。下面请大家结合教材50—51页内容,完整的描绘出过渡时期的基本轮廓。 生:阅读教材,归纳、提炼并写出本目的基本框架。 师生:师生共同回顾梳理本目的基础知识和主要事件。(屏幕展示右图【我来描绘·过渡时期】) 【设计意图】 通过课堂交流环节的设计,学生对课前走访调查的成果进行交流,互通有无。一方面检验学生对知识的预习情况,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表述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对枯燥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进一步丰富完善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掌握学情,增强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为后面的重点探究打下基础。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再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