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卡替洛尔滴眼液和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毕业论文.docx

卡替洛尔滴眼液和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毕业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卡替洛尔滴眼液和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前言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常见于儿童,其特征在于血管生成不受调控,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率很高而不断增殖。婴幼儿血管瘤好发于头皮、面颈部等皮肤和软组织,发病率为4%-10%,在1岁以下的婴幼儿中高达12%,且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 1∶3-4)。这些良性血管肿瘤大部分可自行消退,但很可能残留皮肤变化,尤其是浅表血管瘤,通常会发生如毛细血管扩张、纤维脂肪组织和皮肤松弛等,且消退速度比较缓慢,会对患儿的外观产生一定的影响。若血管瘤巨大,则不论发生在任何部位均可对健康造成威胁,部分病例可出现严重后果,如溃疡感染、功能受损、导致残疾甚至有生命危险等,平均发生率为 0.8%。当血管瘤发生在高危区域,损害了它们的功能,或出现并发症时,比如眼眶周围血管瘤可导致视力损害,而声门旁或气管占位可导致危及生命的支气管阻塞,面部血管瘤,尤其是鼻部和口唇周围的血管瘤,可导致永久性的毁容,或出现感染、溃疡、出血、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时,由于影响外观对患儿后期成长造成严重心理影响,且自然病程中部分患儿不能完全自愈,就需要积极进行干预。 传统的治疗中,皮质类固醇是首选,长期使用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如高血压,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生长迟缓等;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激光消融、干扰素- a、长春新碱和手术切除,由于其疗效不一致、多种并发症和潜在毒性,现一般作为一线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耐受一线治疗治疗的二线或三线治疗。2008年,Léauté-Labrèze等在治疗患儿鼻毛细血管瘤时,经皮质类固醇治疗后,病情稳定,但出现阻塞性肥大心肌病,故予普萘洛尔治疗,皮质类固醇逐渐减少,血管瘤却持续改善,提示普萘洛尔可以抑制血管瘤的生长。从此以后,学者对普萘洛尔的研究越来越多。鉴于强有力的证据证明普萘洛尔的 安全性 和 有效性 , 2014年 美国 食品 和 药物 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 批准将普萘洛尔作为一线药物应用于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然而,随着普萘洛尔的推广,其血糖紊乱、心律失常、诱发哮喘及电解质失衡等全身不良反应逐渐显现,在治疗开始时需要密切监测(可能需要住院)。因此,学者和临床医师开始研究通过局部使用β受体阻滞剂来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有效方法。2010年,Guo S等接诊了一位4月龄的眼睑浅表型血管瘤患儿,首次局部应用噻吗洛尔取得满意效果。随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相继证实了局部应用噻吗洛尔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有效性。目前关于盐酸卡替洛尔对比激光治疗血管瘤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估单纯外用2%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与595nm PDL/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中低危浅表型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分析二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 结果 本研究100例患儿及家属依从性好,均能遵医嘱完成治疗,平均随访6个月,未出现失访。所有患儿均对激光或外用盐酸卡替洛尔有一定疗效,出现不同程度的瘤体缩小、厚度变薄、张力减小、颜色变淡等,具体结果见下文分析,数据结果详见表2。 2.1治疗效果 A组(激光组)和B组(卡替洛尔组)有效率和优良率比较 两组治疗效果不完全相同,激光组治疗有效人数42人,有效率84%,治疗优良人数38人,优良率76%,卡替洛尔组有效人数和优良人数分别为33人、27人,占比分别为有效率66%、优良率54%,激光组的有效率和优良率明显高于卡替洛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效率P=0.038<0.05,优良率P=0.021<0.05)。 2.2 A组(激光组)和B组(卡替洛尔组)疗程比较 激光组治疗周期为3.75±1.54月,平均4.02±1.26次,卡替洛尔组平均治疗周期为7.48±1.38月,激光组治疗周期较卡替洛尔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 2.3 A组(激光组)和B组(卡替洛尔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均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无心率、血压、血糖下降,无肝功能、肾功能及甲状腺功能异常,无腹泻、肢端冰凉、嗜睡、烦躁等表现。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局部不良反应,激光组在术后即刻可出现皮肤的局部发红、轻度水肿,一般于3天内消退,其余并发症出现水泡6例,色素脱失3例,色素沉着2例,浅表疤痕2例,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卡替洛尔组总体对治疗反应较为温和,总不良反应率仅为10%,包括2例色素沉着,3例轻度湿疹。B组(卡替洛尔组)不良反应较A组(激光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5)。 2.4 A组(激光组)和B组(卡替洛尔组)复发率比较 平均随访6个月,未出现复发病历。 3.讨论 婴幼儿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虽然在经历增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ra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