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作家与毛泽东的交往.docx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作家与毛泽东的交往 毛泽东之所以知识渊博?学贯古今,因为他是一个最会学习?极肯求师的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毛泽东自幼信奉的名言。毛泽东尊师的故事,一直传为美谈。 其实,毛泽东尊重的老师,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毛宇居先生?杨怀中先生?徐特立同志等几个外,尚有多人,仅隆回县(旧属宝庆府邵阳县)就有袁吉六和孙俍工两位先生。不过,他们当年对毛泽东的深刻影响和亲密关系,以及种种轶事,直至现在还鲜为人知。 一 毛泽东的书法胸纳万有,浑然天成,极为世人景仰,人们却不知道,毛泽东能写出这一手好字,竟是得力于他的一位老师——孙俍工先生。 毛泽东其实并不是孙俍工班上的学生。论年纪,毛泽东比孙先生还大一个月呢。孙俍工到长沙第一师范任教时,毛泽东已经担任一师附小的教员了。但是,毛泽东一直尊孙俍工为老师,这自然有他的道理。 孙俍工(1894—1962),原名孙光策,又号僚光,湖南省隆回县司门前镇孙家垅村人,是我国现代一位有影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文学家和翻译家。 孙先生幼年丧母,家道清贫,发蒙读书后却表现出非凡的颖悟,令教师刮目相看。17岁时,他由一位本家资助去长沙求学,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高师国文部。在那里,他是马彝初?钱玄同先生最得意的门生。当时,他和志同道合的同学组织文学社团,创办刊物,发表诗文,并开始用“俍工”这个笔名。 高师毕业后,孙俍工回到长沙。因为他在大学时就是有名的高材生,第一师范聘他去任教。他教的课程是“语言学”?“文字学”?“中国文学概论”?“古文选读”等。孙先生的教课旁征博引?妙趣横生,第一堂课就紧紧吸引了全班学生,一下子就传遍了学校内外,凡是孙先生上课,前来旁听的就日见其多,走廊上都坐满了人。 一日下课,孙先生刚刚走下讲台,挤上来一位高个青年,向他点头施礼,极有礼貌地说:“老师请了!” 孙先生举目一看,这位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青年,浓眉大眼?举止潇洒,眉宇间透出一股英俊气息,连忙答礼。 旁边一位学生插言介绍道:“孙老师,这位便是我们的校友,现在附小任教的毛润之先生。” “哦,哦,原来是润之兄!”孙俍工来一师后就听说过这个人了,“久仰!久仰!前天还看过你执笔手书的‘文告’呢,那字写得好!” “孙先生,您过奖了。”毛泽东笑笑说,“您的课讲得真好,相识恨晚呀!从今天起,您讲课我都要来听的,不知可肯收下我这个学生?” “欢迎!欢迎!”孙先生也笑了。 自此,毛泽东果然天天来听孙俍工的课。孙先生渊博的知识?进步的思想都使他深深叹服,他工工整整做了许多听课笔记;对有的问题持有不同看法,便在下课后找孙先生辩论。而孙俍工组织文学社团?创办《平民教育》?参加“五四”运动?散发传单?攻打赵家楼等亲身经历,更让毛泽东听得入神,两人交往日见其多。 二 一日,毛泽东忽然一手举着刚刚出版的《小说月报》,一手撩起长衣,大步流星走进孙俍工寓所,翻开这书的一页,问道: “孙先生,这篇署名俍工的小说是您写的么?”孙俍工一看,那正是他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一篇短篇小说《看禾》。 “正是拙作,正要请润之指教呢。”孙俍工说着取出一封信来,“你看,沈先生已为此事写了信来,又在约我写下一篇小说了。” 毛泽东一看那十行纸信笺上书写的端秀遒劲的字迹,说是《看禾》发表以后,得到了鲁迅先生的高度评价,信尾的署名是“沈雁冰”三字。 孙俍工的小说鞭苔了当时的统治阶级,对劳动者充满了同情,思想是进步的,得到了文坛巨匠的赞美!毛泽东的心里不禁对这位年轻的老师更加崇敬。 “孙先生,我今日找你还有事呢。”毛泽东说,“一是向你借书,二是向你请教书法艺术来的。” “润之不必客气,请吧!”孙俍工说着,把毛泽东引到了里间书房。 宽阔?整洁的书房琳琅满目。除了案头堆着小山似的书稿外,四壁挂满了名人的书画。靠窗墙上,一边贴着他自临的王羲之《兰亭序》全文,写得千姿百态而又古朴端庄;一边却是他写的两首论书诗。一首是: 从来书画本相通, 首在精神次在功。 悟得梅兰腕下趣, 自然指上有清风。 第二首是: 独能画我胸中魂; 岂可随人脚后尘。 既学古人又变古; 天机流露出精神。 毛泽东看了频频点头,说:“原来孙先生习的也是行书?” “是呀!”孙俍工反问道:“我看了你写的也是行书?” “正是,我觉得行书连笔带草,容易入门,就习行书了。我还想习草书呢。” “你这看法可不一定对,润之。”孙俍工纠正说,“其实,行书比楷书?隶书都难。你想想,变化那么多,写起来却不能停顿,是在行笔中完成那么多笔锋的变化,不容易呀!” 毛泽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