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四家”对颜真卿的接受.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四家”对颜真卿的接受 一、宋四冢 “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是宋朝书法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主张“尚意”书风。苏轼是“尚意”书风的第一人,是“宋四家”的杰出代表。他在“尚意”书风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创导作用。他的书法结构体势扁平,字形丰腴肥美,执笔为“单勾侧卧法”,其代表作是《黄州寒食诗帖》。黄庭坚与苏轼一样倡导“尚意”书风,较擅长草书,他的草书在“宋四家”中尤为突出,称为“放射式书体”,代表作如《诸上座帖》。米芾的“尚意”更多的是传承唐人的“尚法”,他曾自称“刷字”并讲究用锋的变化,且用笔沉着老练,中侧锋较多,其代表作如《蜀素帖》。蔡襄楷、行、草皆能,较注意字形结构,运笔较严谨,代表作是《自书诗卷》。由此可见,“尚意”书风是宋人有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时代的,对书法独有的历史贡献。 二、“宋四家”对颜真卿的接受 在整个书法史上,颜真卿是继“二王”书法之后的又一高峰,在书法史上有突出的地位。颜真卿的书法在唐代甚至五代的书法艺术中尚未得到世人的确立。颜真卿的书法艺术真正确立的关键时期是在北宋以后。而此时“宋四家”,对于颜真卿书法的推崇,真正把颜真卿的书法的地位推到了极致。 在宋初时期,帖學兴起。由于杨凝式的大力推崇,使之推动颜鲁公“新书风”在宋代的盛行。因此,宋人摹习俱多。冯班在《钝吟书要》中认为“宋人行书,多出颜鲁公”。从中国书法史上来看,宋代最为突出的是“宋四家”。那么,不难发现,宋四家的风格确立离不开对颜鲁公“新书风”的接受和继承。尽管他们都学习颜鲁公,但是各自面貌和风格特征不尽相同。 蔡襄,字君谟。蔡襄是“宋四家”之一,真、行、草兼擅。在“宋四家”中,蔡襄的书风与颜真卿的书风比较接近,颜真卿的楷书《自书告身》的题跋出自蔡襄。曹宝麟先生在《中国书法史》中说过:“蔡襄中年时期的书法还存在唐人的影子,或者说是颜真卿和虞世南的糅合。”颜真卿的书法与徐浩的书法相比,颜真卿的较为扩充。徐浩在用笔方面比较轻灵,而颜真卿的用笔则方整浑厚。因此,蔡襄在给颜真卿做题跋时极力追求颜体的神韵,但还是与颜氏的气息相差很大。蔡襄的《杜牧诗句》取法颜真卿,笔法严谨、博大浑厚,具有颜体方整的结体。蔡襄的大字可分为大楷和摩崖巨字。曹宝麟先生在《中国书法史》上曾记载过:“《颜真卿自书告身》笔意在于颜真卿和徐浩之间;蔡襄的《刘蒙伯墓碣》与颜真卿《多宝塔碑》接近,《万安桥记》(图1)是蔡襄尽全力地模仿颜氏的《大唐中兴颂》(图2)”。然而,蔡襄的笔力和气魄都无法与颜氏相比,相比来说清瘦的《刘蒙伯墓碣》较有精神。蔡襄兼善真、行、草,水平不分上下,行书最擅长。他在学习方面的精力很让人佩服,值得后人去学习。蔡襄主张“神气”,因为书法的“神气”与作者的精神相互贯通。 (图1) (图2)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后人称他与苏洵、苏辙为“三苏”,诗、书、画均擅长。他的书法气韵闲雅,所谓“文人书卷气”比较浓厚。苏轼是“宋四家”的杰出代表,在宋朝具有开时代之先的意义。苏轼曾把颜鲁公与“二王”放在一起相提并论,由此看来,可以说是将颜真卿的书法推向了难以想象的高度。苏轼力图在唐人之外另辟蹊径,对于唐人颜真卿,他清晰地认识到颜真卿的一变古法。他的“难复措手”“极书之变”使得后人无路可走,但是苏轼比较明智,他知道颜真卿风靡以后,钟繇、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没有得到世人的关注。因此苏轼追求“意”“气”,力图摆脱颜真卿的影响。苏轼作为学颜的成功典范,在宋朝得到了极大的认可,并且在苏轼的推崇下,使得颜真卿的地位得以确立。苏轼的行书曾取法于颜真卿的《争座位稿》,行书得到了质的飞跃,《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的巅峰之作。他追求颜真卿的“书到自然,姿态飞动”,他不愿受法度的约束,任其自然流露,所谓“意造无法”。苏轼认为“寓意”可以使人得到愉悦,激发人的兴趣,因此他成功地把书法提升到了不仅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悦目的价值。所以说颜真卿在书法中敢于创新的精神,使苏轼从中得到深刻的启示。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是黄氏居“苏门四学士”之首。黄庭坚书论的精髓是“韵”,他用“韵”一字来作为评判书法的最高准则,而晋人尚“韵”又是后人所给的评价。清人梁巘在《评书帖》中曾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做过一个概括:“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黄庭坚之所以重“韵”,是因为“韵”可以提高书者的修养和文化。黄庭坚推崇颜真卿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看上颜鲁公的不合流俗的风格人品。然而,与苏轼不同的是,黄庭坚学习南朝摩崖石刻大字《瘗鹤铭》(图3),得到了“字形密集”的新理论。黄庭坚最初曾学习柳公权,又曾学颜真卿的楷书《大唐中兴颂》,而苏轼选择的是他没有成熟的作品《东方朔画赞》。黄庭坚的行草书具有“放射式书体”,线条瘦劲挺拔。在黄庭坚的《诸上座帖》中,颜真卿的“篆籀气”在此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