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中:丰肌神秀,字中有笔.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建中:丰肌神秀,字中有笔 打开文本图片集 他为何被称为宋初最值得称道的书法家?『清慎温雅』、淡于荣利的性格背后有着怎样的书法情怀?李建中如何脱颖而出,继承唐代余风,复归晋人风气,成为引领宋代书风的先行者? 五代时期,久经战乱,书法艺术的发展也受到影响,但晋唐余脉犹存。这一时期,出现了杨凝式、李煜、徐铉等一批颇有成就的书法家。他们一方面继承晋唐遗风,溯源书法传统,另一方面开始寻求新的书法表达方式。 进入宋代,李建中(945—1013年)直追杨凝式,成为宋初书坛复归晋人风气的先驱,奠定了宋初书坛的风格基调,也为其后“尚意”书风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为时所重 西台留韵 关于李建中的史料很少,加上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唐宋两座书法高峰之间的低谷,其书法成就往往被研究人员忽视。李建中的书法影响力虽然不及“宋四家”以及其后许多书法名家,但是他在宋初书坛的地位备受推崇,在中国书法史上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与杨凝式是五代至宋书法过渡时期的重要代表,在他们的引领下,唐末以来低迷的书法艺术开始复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期。 李建中,字得中,号岩夫民伯,五代后蜀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祖籍京兆(今陕西西安),其祖上曾在唐及蜀国为官,称得上是官宦世家。李建中自幼好学,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侍奉母亲居住在洛阳,靠聚学勉强维持学业。后来,李建中带着自己写的文章进京,得到兵部侍郎王佑的賞识和推荐,寓居于户部尚书石熙载府第,为石熙载所厚待。 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李建中高中进士,自此步入政坛,历任著作左郎、太常博士、金部员外郎等职。此时李建中正值盛年,一方面致力于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另一方面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前代及当朝名家诗书画作品,促进了其书法水平的提升。李建中生性淡泊,处事谦和,为官清正,文风清雅,在宋初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他的书法之名也广为传播,备受推崇,书法作品被一些官员争相收藏,并作为学习的范本。北宋僧人文莹在《玉壶清话》中记述李建中:“草、隶、分、篆,俱绝其妙,人得之则宝焉!”可知其书法造诣之深及受欢迎程度。 李建中是五代书法家杨凝式的追慕者。当时杨凝式的书法集中在洛阳各大寺院,多为题壁书法。在洛阳生活期间,李建中在寺院看到杨凝式题壁书法,便产生了仰慕情结。为官之后,李建中三次请求掌西京留司御史台,在洛阳校订《道藏》等经典,后人常以“李西台”称之。为何三求洛阳?究其原因,除了他对故土人情的眷恋,也是为了了却一个书法夙愿,可以更好地参悟杨凝式题壁书法。李建中在寺院一次次流连忘返,对杨凝式的书迹反复揣摩学习,已到了痴迷的程度。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我亦平生有书癖,一回入寺一回看。”这正是他勤奋学书的真实写照,其对杨凝式书法的仰慕,甚至有一些依依不舍的恋人味道。李建中追求简淡空静,他的书法风格虚淡清雅有类于杨凝式之处,因而后人常将其与杨凝式并提,视为五代至宋初的书法代表人物。 李建中文章诗词也被称颂于时,曾著有文集三十卷,可惜没有流传下来。通过其为数不多的传世诗词,我们可以揣度其当年的文采风流。因而,也有些研究者认为李建中是宋代文人书法家的早期代表。但是,他与其后追求“尚意”书风的宋代文人书法家又有很大不同。客观地说,李建中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书法家,他在保留晋唐余脉和开启宋代书风方面起到了衔接作用,而他的书法则更多呈现出直入晋唐的特征。 溯古学今 多体兼善 据《宋史》记载,李建中善书札,工行书,常有出新之处,草、隶、篆、籀书亦精妙,很多人以其为榜样,争相摹习。可见,在宋初李建中多体兼善,而且书法极受欢迎。通过对李建中现存书法墨迹的分析,我们可以梳理出其书法的源流和脉络。 李建中的书法以古篆隶为源头,追求古雅之气。明代史学家王世贞在其《法书苑》中记述:“(李建中)尝得古文《孝经》,研玩临学,遂尽其势。”可见临学古文是李建中书法的重要源泉。 宋初文人好古、藏古、学古之风盛行,李建中擅长篆隶与此风有很大关系。《宋史》载,李建中“好古勤学,多藏古器名画”,他曾以蝌蚪文手书郭忠恕《汗简集》进献给宋太宗并得到褒奖。《汗简集》是宋代郭忠恕所著字书,供解字索引书写之用。相传为李建中得于秘府,书首和书末均有其题字,清时被录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汗简集》所载文字浩繁高古,李建中能以蝌蚪文书之,其书文造诣可见一斑。 从后人对李建中书法评论中,也可看出其书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古篆隶用笔影响。北宋书法家黄庭坚堪称最懂李建中的人。他曾评李建中书法“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点明李建中书法中有篆籀笔意。黄庭坚所说“字中有笔”是借用禅家所说“句中有眼”,本指诗歌创作中用一两个关键字使诗句成为“活句”,即“诗眼”。黄庭坚以此引申为书法的主次擒纵之法,即处理好一个字主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