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工程二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及宏观动力学资料.ppt

化学反应工程二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及宏观动力学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1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及宏观动力学;主要内容;1) 活性组分:真正起催化作用的组分。; 作用: 1)提供有效表面和适合的孔结构 2)使催化剂获得一定的机械强度 3)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4)提供活性中心 5)与活性组分作用形成新的化合物 6)节省活性组分用量; 分类:;3) 助催化剂(促进剂):本身没有活性,但能改善催化剂效能。;3、催化剂的制备;3) 制备固体催化剂煅烧的目的是:;5) 催化剂的开工和停工;4、固体催化剂的孔结构;2) 比孔容:每克催化剂内部微孔的容积Vg,cm3/g;实验测定——氦-汞置换法;6) 孔隙率:指催化剂颗粒孔容积占整个催化剂体积的百分率。;1;1;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1;1;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的理论基础是化学吸附理论。;1;1;1;1;吸附等温方程有两类: 1)理想吸附层(均匀表面吸附)模型; 2)真实吸附层(不均匀表面吸附)模型 均匀表面吸附等温方程 模型基本假设: 1)催化剂表面是均匀的; 2)吸附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 3)吸附和脱附可以建立动态平衡.;1;1;1;1;1;1;不均匀表面吸附等温方程 实际催化剂表面的不均匀性造成: 1)吸附活化能和脱附活化能随表面覆盖度的改变而改变 2)不同表面覆盖度时吸附能力不同 ; 关于Ea,Ed与表面覆盖度的关系,有不同的假设。应用最广的是由特姆金(Temkin)提出的理论。他认为:对于中等覆盖度的不均匀表面,在吸附过程中,随表面覆盖度的增加,吸附活化能线性增加,脱附活化能线性下降,即: ;将吸附和脱附活化能代入净吸附速率的表达式中;;;将焦姆金吸附等温方程代入速率方程中:;1;1;1;1;1;表面反应处于平衡;1;1;1;1;1;1;1;1;1;1;1;1;1;1;1;三、不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方程;注意:其中H2和NH3都不被吸附,为操作分压,只有N2被 吸附,而且属控制步骤,需由平衡常数确定,即;由实验测得:;令:;;当表面反应为控制步骤时,试推演不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方程。;令:;小结: (1)变换反应体系中,水解反应为快反应,;3、过程为单组分产物的脱附控制——动力学方程形式为;1;多相催化反应速率方程推???步骤;说 明;1;CA;1;1;1;1;1;1;1;(1)双组分气体混合物中的分子扩散系数 设有A、B两组分气体混合物,无流动,作一维扩散。则A在x方向的扩散通量为: ;1;1;3;2.3 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1;1;1;1;1;1;2.3 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1;1;1;1;1;1;CA;1;1;1;1;1;1;1;1;1;1;1;1;1;1;1;1;1;1;1;1;1;1;1;2、非中空任意形状催化剂一级反应中的西勒模数 1)球形 体积 ;2)两端封闭圆柱体;3)圆形薄片;表 2-2 不同形状催化剂一级不可逆反应的;对于一级不可逆反应,内扩散有效因子与颗粒的几何形状基本无关,都可以(近似)按球形颗粒计算内扩散有效因子。; 3、非一级反应的简化近似解;复杂性;4、多组分非一级反应等温催化剂内扩散有效因子的计算模型;5、粒度、温度和转化率对内扩散有效因子的影响;对内扩散有效因子;;;1;3;1;2) 连串反应;传热方式——以传导传热为主;对微元壳体作热量衡算:;联立(2-38)和(2-78)式;——催化剂颗粒内组分的浓度差与温度差的关系;速率常数对 温度敏感性;结果分析:;3、多重反应非等温催化剂的内扩散过程和选择率;2.5 气-固相间热、质传递过程对总体速率的影响; 外扩散有效因子的定义; 1、等温、ζ=1条件下外扩散过程对总体速率的影响 当ζ=1时,总体速率为:;2.一级不可逆反应;1;1;1;1;1;1;;(2)计算结果表明:轴向反应器和径向反应器不同。;2. 本征动力学研究中如何消除外扩散影响的方法;2.6 固体颗粒催化剂的工程设计;3、异形催化剂的形状及优势;二、活性组分不均匀分布催化剂;三、颗粒催化剂的孔径分布及内表面设计;2.7 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模型;;2.8 固体催化剂的失活;小 结;小 结;1;1;小 结;1;1

文档评论(0)

DKman_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