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18 页。略去了电子系统 SPD 的讲解。 4.3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 4.3.1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外部防雷的措施, 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网、接闪带 或接闪杆,也可采用由接闪网、接闪带或 接闪杆混合组成的接闪器。接闪网、接闪 带应按本规范附录 B 的规定沿屋角、屋脊、 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 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 10 m × 10 m 或 12 m × 8 m 的网格;当建筑物高度超过 45 m 时, 首先应沿屋顶周边敷设接闪带,接闪带应 设在外墙外表面或屋檐边垂直面上,也可 设在外墙外表面或屋檐边垂直面外。接闪 器之间应互相连接。 ? 4.3.2 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烟囱等物体,应按下 列方式保护: ? 1 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 排风管等管道应符合本规范第 4.2.1 条 2 款(管口、管帽 )的规定。 ? 2 排放无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烟囱, 1 区、 21 区、 2 区和 22 区爆炸危险场所的自然通风管, 0 区和 20 区爆炸危险场所的装有阻火器的放散管、呼吸 阀、排风管,以及本规范第 4.2.1 条 3 款(管口长期燃烧 )所规定的管、阀及煤气和天然气放散管等,其防雷保 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2) 除符合本规范第 4.5.7 条的规定情况外,在屋面接闪器 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 装置相连。 ? 4.5.7 对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应符 合下列规定 : ? 1 没有得到接闪器保护的屋顶孤立金属物的 尺寸不过以下数值时,可不要求附加的保 护措施: ? 高出屋顶平面不超过 0.3 m 。 2 ? 上层表面总面积不超过 1.0 m 。 ? 上层表面的长度不超过 2.0 m 。 ? 2 不处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的非导电性屋顶 物体,当它没有突出由接闪器形成的平面 0.5 m 以上时,可不要求附加增设接闪器的 保护措施。 ? 第二款,阻火器能阻止火焰传播,因此,在第二 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中补充了这一规定。 ? 以前的调查中发现雷击煤气放散管起火 8 次,均未 发生事故。从这些事例中说明煤气放散管始终保 持正压,如煤气灶一样,火焰在管口燃烧而不会 发生事故,故本规范特作出此规定。 4.3.3 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 2 根,并应沿建筑物 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均匀对称布置,其间距 沿周长计算不宜大于 18 m 。当建筑物的跨 度较大,无法在跨距中间设引下线,应在 跨距两端设引下线并减小其他引下线的间 距,专设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 18 m 。 ? 4.3.4 外部防雷装置的接地应和防雷电感应、 内部防雷装置、电气和电子系统等接地共用 接地装置,并应与引入的金属管线做等电位 连接。外部防雷装置的专设接地装置宜围绕 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 4.3.5 利用建筑物的钢筋作为防雷装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土屋顶、梁、柱、基础内的钢筋 作为引下线。本规范第 3.0.3 条 2 ~ 4 款、第 9 款、第 10 款的 建筑物,当其女儿墙以内的屋顶钢筋网以上的防水和混凝 土层允许不保护时,宜利用屋顶钢筋网作为接闪器;本规 范第 3.0.3 条 2 ~ 4 款、第 9 款、第 10 款的建筑物为多层建筑 ,且周围很少有人停留时,宜利用女儿墙压顶板内或檐口 内的钢筋作为接闪器。 ? 2 当基础采用硅酸盐水泥和周围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 4% 及 基础的外表面无防腐层或有沥青质防腐层时,宜利用基础 内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当基础的外表面有其他类的防腐 层且无桩基可利用时,宜在基础防腐层下面的混凝土垫层 内敷设人工环形基础接地体。 ? 3 、敷设在混凝土中作为防雷装置的钢筋或 圆钢,当仅为一根时,其直径不应小于 10 mm 。被利用作为防雷装置的混凝土构件内 有箍筋连接的钢筋时,其截面积总和不应 小于一根直径 10 mm 钢筋的截面积。 ? 4 、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时,在周 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 0.5m ,每根引下 线所连接的钢筋表面积总和应符合下列表 达式的要求: 2 S ≥4.24 k c (3.3.5) 式中: S ── 钢筋表面积总和 (m 2 ) 。 五、当在建筑物周边的无钢筋的闭合条形混 凝土基础内敷设人工基础接地体时,接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