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内、外力作用差异,说明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等;
2、理解地壳运动,掌握地质构造基本形态、形成地貌及其实践意义;
3、说明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形成的地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内力作用过程,辨别地质构造基本形态;
2、学会根据地质构造示意图,判断背斜、向斜和断层发生部位;
3、通过图片展示,结合各版本教材的相关内容整合知识,掌握外力作用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图片欣赏,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建立内力与外力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3、通过对地质构造意义的学习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地质构造基本形态及其实践意义;
2、以流水和风力作用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质构造中“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原因分析。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模拟实验法、合作探究法、启发式讲授法
学法指导: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概念等基础知识,独立思考探究问题,利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展示云贵高原、张家界、大兴安岭、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图片
设计意图:欣赏不同地貌景观图片,感受自然美景,放松心情,为学习新课做好心理准备。
过渡:
今天,我们看到的地表形态是地球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演变形成的,是什么力量促使地表形态在不断的变化着?这就是我们本节需要学习的内容——《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教师:地球表面形态在不断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有哪些?
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内容。
分类
能量来源
主要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拓展: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某一作用占优势。有的表现以内力作用为主,如不断上升的珠穆朗玛峰,有的表现以外力作用为主,如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总的来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三种,其中,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岩浆只有在喷出地表时才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因此,地壳运动是改变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褶皱的演示实验: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岩层向上拱起的部分,我们称之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部分,称之为向斜。通过刚才的演示,我们一起来完成黑板上的表格,背斜的岩层形态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形态是岩层向下弯曲,褶皱形成之初,就保持着这种形态不变,因此,背斜形成的地表形态是山,向斜成谷。
褶皱形成后,裸露于地表,某些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性比较疏松,裂隙发育,很容易受到风力、流水等外力因素的侵蚀,从而形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因此,久经侵蚀后,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种现象在地理上称之为地形倒置现象。(动画演示,学生熟读地形倒置现象的成因,以加深印象。)
回忆演示实验和动画,完成表格:
褶皱的基本形态
岩层形态
地表形态
初始形态
久经侵蚀后
背斜
向斜
过渡:在发生了地形倒置现象后,我们应该如何判断背斜和向斜呢?我们学习褶皱,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帮助呢?请大家思考讨论探究一和二。
探究一:在受到风力、流水等外力侵蚀后,应如何判断背斜、向斜?(提示:从岩层形态及新老关系判断)
参考答案:
①根据岩层形态进行判断: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则为向斜。
②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若两翼岩层新,中间岩层老,为背斜;若两翼岩层老,中间岩层新,则为向斜。
教师强调:
根据岩层形态进行判断时,应先将缺失的岩层补充完整。
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时,要明确沉积岩的新老关系,同时在判断时要关注中心岩层与两翼岩层的新老对比关系。
探究二:
1、如果寻找地下水、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应该到哪种构造地貌中寻找?请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石油和天然气的密度比水小,易在背斜处富集,地下水向两翼岩层渗流,易在向斜处富集。
2、如果修建隧道,应选择哪种构造地貌处修建呢?请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背斜。因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地下水向两翼岩层渗流,利于保持隧道内的干燥。
过渡: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岩层会怎样呢?
(岩层会发生断裂,若岩层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教师:相对上升的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如庐山、泰山;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等狭长的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在断裂处,常发育有沟谷,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易形成泉。
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物理_2 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物理_2 功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历史_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历史_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数学_2.2.2 事件的独立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数学_2.2.2 事件的独立性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美术_第九课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语文_《逍遥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语文_《逍遥游》第一课时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化学_第1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地理_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美术_中国花鸟画——花鸟画创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语文_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地理_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地理_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思想政治_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音乐_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音乐_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物理_恒定电流电路实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生物_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最近下载
- 津津有味·读经典Level3《弗兰肯斯坦》译文.docx
- Zippo2008原版年册完整集合DE系列.pdf VIP
- 2025年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与体育赛事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报告.docx
- 纪委监委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基于“劳动育人”理念的家校共育小学生劳动素养的实践研究.docx VIP
- 2025年价格鉴证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10).docx VIP
- 相声艺术讲座——基本结构.pdf VIP
- 雨课堂学堂在线《生心理健康教育(广州中医药)》学堂云单元测试考核答案.pdf
- 黄金分割(北师大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PPT课件.pptx VIP
- 运输服务优化方案.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