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地鳖虫的养殖技术.pdf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鳖虫的养殖技术 地鳖虫饲养地鳖虫又叫土鳖虫、土元等,我国南方均有分 布,现在已进行人工养殖。地鳖虫以干燥的雌成虫全体入 药,雄虫最后蜕皮前也可入药。性寒,味咸,有毒,具有破 坚结、催乳、化瘀止痛之功能,如跌打丸、治伤丸、消肿 膏、伤科七厘散等许多中成药都有这一成分,是一味重要的 中药材。 1.生长发育 地鳖虫完成一个世代,要经过卵、若虫、成 虫三个阶段。雄虫成熟,从若虫到长出动翅膀需 8 个月;雌 虫无翅,成熟约需 9-11 个月(都不包括越期)雄虫交尾后经 5-7 天后死亡,雌虫交尾后一星期产卵。一次交尾,终生产 卵。6-10 月为交尾盛期。产卵从4 月下旬至 11 月下旬,7-10 月是盛期。卵子粘在一起成卵块(称卵鞘),棕褐色,肾开 或荚果形长约0.5 厘米,经40~60 天孵化出房。30~50℃是孵 化的最适温度。此外有适当的水分也是发育的条件,如把卵 鞘放在温湿度适宜的坑(缸)内孵化,可以加速孵化。5~8 月中旬以前产的卵,先后于7 月上旬至 11 月中旬以前依次孵 化完毕;8 月中旬到越冬前产的卵,到次年 6 月上旬至 7 月 中旬陆续孵化。刚孵化的若虫微白色,以后每隔 25~50 天蜕 皮一次,雄虫蜕皮8 次,雌虫蜕皮10~11 次。 2 .饲养设备养地鳖虫的常用设备如下。 (1)工具筛筛子四种。1 号筛方眼 8.5 毫米;2 号筛方眼 3.5 毫米(同米筛);3 号筛略同糠筛,可用绿筛布眼作筛; 4 号筛方眼 1.2 毫米。筛框的大小在饲养范围小的用8.5 平方 寸,范围大的可以扩大。 (2 )饲养坑 除设置繁殖需要用的缸、钵若干只外,应备 有饲养坑。饲养坑形成繁多,以层坑最为合适。层坑从地面 起造五层具体设施如下: ①坑的建筑:坑的后面靠墙,沿墙有长 10.5 尺,阔 1.6 尺 的地。建坑五座,每座5 层,共25 个坑。每个坑内面积3 平 方尺,合计总面积为75 平方尺,可以养干虫一担,建坑方法 是依墙竖立左右水泥墙板各一块,间隔 2 尺,上面平铺盖上 水泥板一块。盖板规格:阔 1.6 尺×长2.1 尺×厚 0.1 尺。墙 板规格:高 1.1 尺×阔 1.6 尺×厚 0.1 尺。依次建成五座。在 盖板上面同样竖立墙板,上面加盖盖板,建成第 2 层,一直 建成5 层。 ②坑门结构:坑门高 1.1 尺,阔 2 尺,分上下两段。下边 一段用水泥板扣分塞入,规格:高0.6 尺×长2 尺×厚0.1 。 上半边用木料做成,固定门框,作为活动门的根据。框长 2 尺×阔0.5 尺×厚0.1 尺。框钉好扣分塞入。活动门按空余位 大小做好框子,框子上钉塑料细眼布。层坑的温度一般比池 坑高 3~5 ℃,因而地鳖虫食量显著增加,生长明显加快。实 践证明,层坑年产量较沁坑饲养提高 30% 以上。层坑高度不 低于 1.1 尺,否则,在高温季节就难以使气温降低到地鳖虫 能够生活的限度。地鳖虫怕热,却并不十分怕冷。气温达 39℃时,如果密度饱和就会闷死。所以在气温达 38℃时,就 要降温,免受损失。 ③坑泥:地鳖虫对饲养土的适应力较强,沙土、粘土、壤 土都可以,只有疏松、潮湿、粘性强的泥不能用。土要敲 碎,用 3 号筛除去土块,掺入少量草木灰。饲养土湿度以含 水量 20%左右为宜,超过 25% 的饲养土会粘成团,地鳖虫入 土困难,而且不便取出。饲养土含水量低于 10%,虫体内水 分消耗太多,影响发育。如发现饲养土过湿、过干现象,就 要找出原因,给予适当的调节,采取换土、增加或减少青料 搭配,是调节饲养土水分的有效措施。饲养土的厚度随虫龄 大小而同。1~4 龄虫饲养土一般不超过2 寸,5 龄以上若虫及 成虫 3 寸厚已足够。为使虫在气温过高或过低时主动调节的 余地,使之能深入避暑或避寒,泥厚 6 寸为宜。孵化缸 (钵)的泥土格外要松。拾来的牛粪晒干敲碎用3 号筛过, 加湿揿实发酵后晒干待用。用牛粪拌入 50%细泥土,调湿至 有潮湿感入缸(钵)使用。 3 .饲养管理 (1 )密度 地鳖虫在泥土中喜集合,所以饲养密度可较 高。饲养密度可随虫龄增长来调整,每平方尺面积的极限鲜 虫可达 2 斤。地鳖虫有吃卵的习性,故种虫密度不能过高 (表1)。群体饲养地鳖虫,在一般饲养水平下,同期孵化 的若虫一直饲养到成虫阶段,其发育进程会有 1~4 龄之差。 为了促使平衡发育,待饲养密度接近一定数量时,应进行分 档。1~6 龄虫可按饲养密度范围进行分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经管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经营管理类文案的拟写、润色等,本人已有10余年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文案功底,尤善于各种框架类PPT文案,并收集有数百万份各层级、各领域规范类文件。欢迎大家咨询!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55234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