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选择题组-2021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必考考点专题练(全国卷版)(解析版).docxVIP

专题01 选择题组-2021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必考考点专题练(全国卷版)(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1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必考考点专题练 专题01 选择题组 【考点概述】 本专题主要包括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成语)、辨析并修改病句、句子衔接、标点符号、修辞手法等几个考点,以一个语段为载体,综合考核三个考点。语段选材多为社会热点或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 【试题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我们进行了一场_________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这一壮举赋予文艺创作更为厚重的使命。在《经典咏流传》第三季节目中,90位经典传唱人唱响了67首改编自经典诗词的音乐作品,多首温度和力量兼具的战疫歌曲,_________直击人心。一曲《岳阳楼记》,鼓舞着逆行者们披荆斩棘,迎难而上;来自武汉协和医院的医护人员们豪迈高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慷慨致敬并肩而行的战友。从一首首歌曲,唱出了医者的豪情和柔情,体现了音乐创作者从现实生活和古典文化中吸取创作力量,反映时代精神的担当。 让我难忘的,还有舞台上那些生气勃勃的孩子_________意气风发的老人。身患渐冻症的9岁男孩陈果毅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唱出对命运的不屈服;“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老人们身着红军军装,重现_________的经典史诗《长征组歌》……《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为时而著,彰显出时代的格局和情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惊心动魄 尤为 和 气势磅礴 B.惊心动魄 甚为 和 荡气回肠 C.惊世骇俗 尤为 或 气势磅礴 D.惊世骇俗 甚为 或 荡气回肠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一首首歌曲,唱出了医者的豪情和柔情,体现了音乐创作者在现实生活和古典文化中吸取创作力量、反映时代精神的担当。 B.一首首歌曲,唱出了医者的豪情和柔情,体现了音乐创作者从现实生活和古典文化中汲取创作力量、反映时代精神的担当。 C.从一首首歌曲,唱出了医者的豪情和柔情,体现了音乐创作者从现实生活和古典文化中汲取创作力量、反映时代精神的担当。 D.一首首歌曲,唱出了医者的豪情和柔情,体现了音乐创作者在现实生活和古典文化中吸取创作力量、反映时代精神的担当。 3.下列各句中引号,和文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B.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屈才广泛自由。 C.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上个月,学校组织五年级同学举行了“南湖杯”红领巾唱红歌的比赛。 【答案】1.A 2.B 3.A 【解析】 1.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语境修饰“抗疫大战”,应选“惊心动魄”。 尤为:表示全体或同类事物中突出强调某一种。甚为:表示程度相当高。语境强调战役歌曲突出,应选“尤为”。 和:连词,表并列。或:连词,表选择。语境是“孩子”和“老人”并列,应选“和”。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浩大。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语境强调经典史诗的浩大气势,应选“气势磅礴”。 故选A。 2.原文划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从一首首歌曲”,介词淹没主语,删掉“从”,排除AC; 二是“吸取”与“力量”搭配不当,“吸取”应改为“汲取”,排除D。 故选B。 【搭配不当与成分残缺】 1.简化成分,查找动宾、主宾、主谓搭配不当。 2.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关系查找中心语和修饰语搭配不当。 3.注意重点词语(和、以及、与、能否、是否等),查找“一面对两面”的搭配不当。 4.句子中出现介宾短语,看后面是否有主语,查看主语残缺。 5.注意长句子(多层定语)查找宾语残缺。 6.注意长句,看修饰语和中心词是否搭配或句子知否完整,查找谓语残缺。 7.分析中心词,对照修饰语,注意近义词,看句子中是否有表意重复的地方,查找重复赘余。 3.原文和A项中的引号都表示引用。 B.引号表示强调; C.引号表示特定含义; D.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故选A。 【引号用法】 (1)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 示例:李白诗中就有“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2)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 示例: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3)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 示例1:电视被称作“第九艺术”。 示例2:人类学上常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 示例3: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