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大暑节气怎样养生
【篇一: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
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养生之一
先人说: “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地为母,天为父,人得地气而五脏六腑成形,得天气而神聪目明,在四季节气更替中平衡五行,天地合一,五行悉备,始得为人,然后方为万物主宰。若失地气,则气血失源,脏腑易病,体弱无力;失天气则脑髓不充,神明失养,甚则失神。因此,学医需明二十四节气更替、阴阳变换之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为四时阳气变化大体,尚需细分。一年有十二月,对应十二支、十二消息卦,其中天地时空阴阳变化有其规律。再者,一月有月生、月半、月满、月缺、月晦,一日有日出、日隆、日没、夜晚。圣人察天则地,成立中医体系。吾辈养生,亦必宗此。
日月运行,天地变化,气机流动,阴阳变化。人生天地之间,与天地气机相应,天地变化影响着人的生老病死。因此,《内经》强调要顺应四时以养生,如此才能健康、长寿。反之,亦必然受天地影响而患病。善养生者,当察天则地,与四时同步以养其正气。故需关注天地气机变化。一年之中有些特殊日子对养生康复意义重要。就二十四节气而言,冬至为阴极而生阳;夏至为阳极而生阴,二至为阴阳郁极而动之日,最是紧要。春分、秋分平分阴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时更替之始。较之其他节气,二至二分四立,乃天地变化之大关节,故需养之以使人气顺利过节,则身体康健,疾病不作。若不顾四时变化之节气而妄耗精神肾气,致使正气不足,则于节时或生疾患。慢性病人尤需于节日养生,静心安神以度之。重病危病正气本已不足,遇节每有不测,盖因正虚不耐折腾,顿但是失去活力。
此外,当重视六气(风木、寒水、湿土、燥金、君火、相火)转变的时机。六气分主于 24 节气,各经历四个月,显示一年季节的不同变化规律,六气互相转变之时最需重视养生。了然此理,善养生者能够应时而养生,长保健康。
再者,大病重病之人,于节气交替之时往往易出现不适,或病情反复,或症状加重,或更为衰弱。故在医者当察看天地自然运动规律,结合人体阴阳气血盛衰变化,综合考虑治疗思路;在患者需注意养
生,于节气之交静养正气,减少消耗,以平稳度过;在正常无病之人亦不可妄事消耗,于节气之时将养原气,有益无损。
四时二十四节气变化亦与人体病理变化关系极为亲密,比方天寒日阴,则人之气血运行不畅,易生痛证,需以温通为法。因此,善补阳者,当于阳中老阳之时以补之。一日在于卯至午时,一月在于初七八至满月,一年在于春分至夏至。此时阳气渐旺,阴邪渐退,最是治疗万病虚寒的最正确时机。善治者按其时而温补阳气,或灸或药,都将有事半功倍之卓效。《标幽赋》有谓 “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即是此理的活学活用。
按天文星象,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开始。但按气候来说,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方是人体感觉的四季开始。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严冬,秋分而天气渐凉,等等。但中医之理,上合天地,下应之于人。中医治病及养生保健亦皆从天地之道而来。故善学医者当按天文星象来区分四时,以天文星象作为中医的理论依据。
简而言之,善医者,当察天文而临证,是为良医。以下分别阐述二十四节气的养生细则。
立春
大寒之后,渐至立春,三九四九一过,南方天气渐渐变暖。我在小区里见到不少喜欢漂亮的女人已经穿上了短衣长裙,确实摇姿惹眼,但却不合于养生之道。俗语:春捂秋冻,到老不病。又说:
且冬寒之后,至立春而渐转为温。温者,冬时封藏于地下水中的阳热,至立春开始渐升出地面,火从水出,其气为温。至冬至开始,地下封藏的阳气开始萌动,经历小寒与大寒两个节气,至立春而热气开始升达于地面。冬至阳气初动,而仍属沉伏状态,属寒水之性,至大寒才开始升动,方称为风木之气。
立春养生之法,重在顺应木气升发,以养木为根本。木性升发,喜散恶收,喜动恶静,喜阳恶阴。因此,当吃些辛散之食物,如葱姜蒜之类,而少吃太多酸咸。阳气升发,人气亦应之,当于晴晴天气适合运动。走出户外,多晒晒太阳,让身体感觉一下阳气的信息。适合伸展肢体,肝主筋,春天是养筋的好时节。
2013 年初又逢甲流。此时正小寒之后,节令近于立春,将交木气,天地之间阳气已经开始泄动,人亦应之。若中虚之人,阳气易耗。
阳泄过极则木火升浮,内则阴不守阳而见正虚诸症,外则阳气浮散而见高烧、胸痛之状。此时不能见症治症,当补中气、敛木火、涩
精生津。乌梅白糖汤可服:乌梅 30 克,白糖 30 克,水煎,于睡前服用,可敛木安中,最合其时养生。
雨水
地面以上属阳,地面以部下阴。大寒节气属天地之间阴极之时,天地持续变动,气机转变,自太阳寒水一变而为厥阴风木,至立春而木气渐升,天地之间大气渐温,地下水中所封藏去年秋天沉降下来的阳热之气动而上升。此时阳热与寒水相合,是谓木气。木气为一年之阳根,阳热春升,地面气温,阴浊被阳根气化,化而为雨,是为雨水。简而言之,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