瘰疬性皮肤结核病_Luo Li Xing Pi Fu Jie He Bing.docxVIP

瘰疬性皮肤结核病_Luo Li Xing Pi Fu Jie He Bing.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文档 PAGE PAGE 1 瘰疬性皮肤结核病_Luo Li Xing Pi Fu Jie He Bing 一 概述 又称液化性皮肤结核或皮肤腺病,是结核杆菌所致的皮肤病变。多由淋巴结结核、骨和关节结核直接扩散或经淋巴管扩散到邻近皮肤所致。病变好发于颈部,其次是胸上部、腋下、腹股沟等处皮肤。病程缓慢,可迁延不愈。 二 病因 引起本病的结核菌大多为人型,少数为牛型。常由淋巴结核、骨结核或关节结核继发而来。结核杆菌由感染病灶直接扩展,或经血行、淋巴管扩散至皮肤组织引起皮肤结核。患者的生活条件、卫生状况、机体免疫力等因素与疾病发生进展关系亲密。 三 临床表现 多见于儿童。好发于颈部,其次是胸上部、腋下、腹股沟等处皮肤。也可发生于肛周,四肢及面部。 1.结节 初起为黄豆大小的皮下结节,边界清晰、质硬、无痛,有活动性,正常皮色,表面皮肤温度不高。 2.坏死溃疡 结节渐渐增大、增多,相互融合成斑块,与皮肤粘连,呈深红色,以后结节中央干酪样坏死,软化。皮肤渐变薄而破溃,干酪样物质和淡薄脓液排出,形成溃疡。溃疡底大、口小,为带形、狭长形或椭圆形,少数呈圆形。基底部不平,呈苍白色,有松弛的、松软或微带坚实的肉芽组织。其上之痂常薄而具韧性,呈红色或褐色。其边缘为潜行性,常不变色,有时因瘘管内脓袋膨胀而变成红色或紫色。四周肿大的淋巴结增大、软化、坏死,形成新的瘘管。随着病情进展,形成多发性瘘管。瘘管开口往往不大,但其下面溃疡却又广又深,瘘管可在皮下相互沟通。 3.带状瘢痕 损害不断发生,常排列成带状分布的多形损害。瘢痕亦呈带状、不规章形、束状形或桥形,凹凸不平。大片的瘢痕组织挛缩后,可致受损的局部畸形,致相应组织运动障碍。 4.全身症状轻 病程缓慢,迁延多年不愈,患者一般无全身症状。邻近组织常有活动性结核灶。 四 检查 1.组织病理学检查 表皮棘层肥厚,细胞水肿,可有空泡形成;基底层内色素增加;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可见结核性浸润或结核样浸润,可查到结核杆菌;表皮及真皮上部常破溃形成溃疡。损害较成熟时,可见结核性肉芽肿转变,由多核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中央是干酪样坏死,外围有淋巴细胞浸润,有时绕以坚实的结缔组织。病灶处胶原和弹性纤维毁坏,较少见到血管和淋巴管,但在边缘处可见有很多新生的血管和淋巴管。如有继发感染,真皮上部常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可查到化脓球菌。愈合时肉芽组织增生、纤维化而形成瘢痕。 2.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 阳性说明过去曾感染过结核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强阳性反应说明体内可能存在活动性结核病灶。 3.X线检查 有助于发觉骨结核或是关节结核或其他器官的结核病灶。 4.涂片镜检 直接涂片或组织切片行抗酸染色,可发觉结核分枝杆菌。必要时可做细菌培育和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 五 诊断 依据患者淋巴结核或骨与关节结核向皮肤穿破而形成的溃疡及瘘管,病程慢性,在组织病理检查见典型结核肉芽肿,病理可找到抗酸杆菌,不难诊断本病。 需与梅毒树胶肿、放线菌病、孢子丝菌病、慢性溃疡性脓皮病等疾病相鉴别。可通过临床特征,组织病理检查,血清学反应和病原体培育予以鉴别。 六 治疗 1.内用药物治疗 首选:2HRZE/4HRE。即采纳半年疗程,前2个月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后4个月用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 (1)异烟肼可单独应用。不良反应少见。对皮肤结核效果好,一般2~6个月皮损消逝,少数病人需6个月以上。为巩固疗效、预防复发,在皮损消退后宜连续治疗2个月,但不良反应大。 (2)链霉素对皮肤结核治疗有效,有抑制结核杆菌繁殖及毒素产生的作用,高浓度时(0.4g/ml)有杀菌作用。但不能渗透到细胞内,因此对细胞内菌体作用很小。 (3)对氨基水杨酸为帮助用药,常与其他抗结核药物合用,对瘰疬性皮肤结核有良效。不良反应较异烟肼、链霉素多。 (4)利福平一线抗痨药。少数病例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偶可消失一过性血清转氨酶增高和血小板削减,故肝胆疾病者忌用。 (5)利福定作用与利福平相像,但肝毒性小。 (6)乙胺丁醇对生长繁殖的结核杆菌起抑制作用,对耐异烟肼、链霉素或对氨基水杨酸的菌株均有抑菌作用。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球后视神经炎,多发生在治疗2个月后,停药后可渐渐恢复。 (7)吡嗪酰胺能杀灭细胞内代谢的结核杆菌。不良反应较多,主要为肝脏损害。 (8)乙硫异烟胺对耐异烟肼、链霉素和对氨基水杨酸的人型结核杆菌有抑菌作用。半数病例发生胃肠道反应。 (9)环丝氨酸其抑菌作用仅为异烟肼的四分之一,对耐异烟肼和链霉素的菌株有

文档评论(0)

130****04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