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档来源为 :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PAGE
PAGE 10
《温病学》教学大纲
前 言
《温病学》课程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必修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中医温病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技能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临床基础课程。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的学科,自明清形成自己的体系,已成为研究外感热性病的专门学科。温病学除了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之外,还有丰富的防治温病的辨证体系和治法、方药,因而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从医学发展的状况和临床的实际需要来看, 温病学的理论和实践不但能够指导急性传染性和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而且已广泛地用于内科、儿科、外科、妇科等临床学科中与温病相关的热证的辨证治疗中,并在现代中医急诊医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是目前中医学中发展得最快的学科之一。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来自历代医家对于温病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的总 结,特别是明清以来温热派医家对于温病理论和经验的高度概括。在中医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体系中,温病学的卫气营血学说和三焦学说是对《伤寒论》六经学说的继承和发扬,其课程内容既有很高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并有较广泛的临床开拓性。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温病的病因病机及发展变化规律, 明确温病的概念和特点,能够运用温病学的基本理论和辨证、诊断的基本方法解决温病临床中的常见
病、多发病的防治问题。在具体的学习中,要求重点掌握温病的性质和特点,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相互联系,以及温病中具有代表性的病种的全面掌握。
按温州医学院五年制中医专业教学计划,本课程总教学时数为 54 学时,讲授 54 学
时。
━━━━━━━━━━━━━━━━━━━━━━━━━━━━教学内容 课 时
────────────────────────────
上篇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温病的特点、范围和分类 2
第三章.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3
第四章.温病的辨证理论 3
第五章.温病常用诊法
3
第六章.温病的治疗
2
第七章.温病的预防与护理
1
中篇
第八章.风温
3
第九章.春温
6
第十章 暑温
3
第十一章 湿温
3
第十二章 伏暑
3
第十三章 秋燥
3
第十四章 大头瘟
1.5
第十五章 烂喉痧
1.5
第十六章 温疫
3
第十七章 疟疾
3
第十八章 霍乱
3
下篇
第一章 《温热论》
3
第二章 《湿热病篇》
3
合 计
54
第一章
绪论
上篇
一、目的与要求:
㈠掌握掌握明清时代温病学家吴有性、叶桂、薛雪、吴瑭、王士雄对温病学的贡献。
㈡熟悉熟悉温病学的发展概况
㈢了解温病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二、教学内容:
㈠详细讲解温病学在战国至晋唐、宋金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温病学发展的主要成就。
㈡重点讲解温病学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温病学研究的范围和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㈢一般介绍《温病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第二章 温病的特点、范围和分类
一、目的与要求:
㈠掌握温病的特点。
㈡熟悉温病的概念、范围和分类。
㈢了解温病与伤寒的关系。二、教学内容:
㈠详细讲解温病的概念。温病的特点。包括温病共同的特点,温热类温病和湿热类温病各自具有的临床表现特点。
㈡重点讲解温病的范围和分类。外感热病中除风寒性质的急性病都属于温病的范围;温病常用的分类方法大致有三种。
㈢一般介绍温病与伤寒两种学说在学术上的继承、发扬关系;温病与温疫、温毒的关系。
第三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一、目的与要求:
㈠掌握各种温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㈡熟悉温病的发病因素。
㈢了解温病病因的共性。二、教学内容:
㈠详细讲解风热病邪、暑热病邪、湿热病邪、燥热病邪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伏寒化温病邪、疫
疠病邪、温毒病邪的致病特点。
㈡重点讲解温病的发病因素、感邪途径。
㈢一般介绍温邪致病的共性和在温病发病中的作用。两种不同发病类型的温病——新感温病和伏邪
温病。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理论
一、目的与要求:
㈠掌握卫气营血和三焦的证候和病理。
㈡熟悉卫气营血和三焦的病位浅深和相互传变。
㈢了解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意义。二、教学内容:
㈠详细讲解卫气营血的病理、证候表现、病位浅深、相互传变。
㈡重点讲解三焦的病理、证候表现、病位浅深、相互传变。
㈢一般介绍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和三焦辨证理论的形成、意义及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关系和它们在临床上的相辅使用。
第五章 温病常用诊法
一、目的与要求:
㈠掌握辨舌、验齿、辨斑疹白涪、辨发热和其他常见症状的方法。
㈡熟悉各项诊法的使用。
㈢了解温病的常用诊法及其意义。二、教学内容:
㈠详细讲解温病辨舌的方法和常见舌苔、舌质、舌态的辨识。温病验齿的方法。斑疹外发的意义和对斑疹的诊察方法。白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