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幼儿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三篇
导读: 本文 幼儿园音乐教案《蝈蝈和蛐蛐》三篇 ,仅供参考,如果觉
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模仿儿化发音及角色的音调,尝试用不同动作来表
现儿歌内容。
2.在听、说、看、演、玩中感受体验京韵儿歌幽默诙谐的独特韵
味。
【活动准备】
PPT 课件 录音 头饰道具若干 蛙鸣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了解儿歌中角色的称呼。
1.听蝈蝈和蛐蛐叫声,引起幼儿的关注。
2. 看国画风格的图片,认识蝈蝈和蛐蛐小哥俩儿。
二、在看看、找找、说说中学习儿歌前半部分,发现并体验儿歌
的独特韵味。
1. 教师在节奏鼓点中,表演儿歌前半段,引发幼儿学习愿望。
2. 共同寻找儿歌的特点,模仿儿歌里有趣的发音、动作。
发现带儿化音词眼,模仿体验北方人说话的特点。
② 发现角色发音不同,尝试发出有粗细轻重区别的音色。
③ 发现动作夸张有趣,表现对应角色的典型动作。
3. 用儿化音、动作、不同音色表演第一段儿歌,在说说做做中
感受京韵儿歌的趣味性。
三、 在听听、玩玩、演演中学习儿歌的后半部分,大胆表现哥
俩吹牛的语言和动作,体验儿歌幽默诙谐的风格。
1. 用自己的理解和表述来解释吹牛的含义,为后半部分儿歌内
容作铺垫。
2. 听录音,感知儿歌的句式结构。
3. 看图帮助了解对白含义,借助动作提示儿歌内容,表现相互
吹牛皮的得意和自大模样。
4. 分角色练习对话, 在呼应表演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儿歌的内容和
动作。
四、 语言、声音、节奏、动作、头饰配合完整表演儿歌,体会
并大胆表现京韵儿歌的趣味性。
1. 戴头饰两两结对表演儿歌,拍手打节奏欣赏同伴的表演。
2. 教师以京韵大鼓的唱腔揭示儿歌的结局,体会幽默结局中蕴
含的道理。 篇二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模仿儿化发音及角色的音调,尝试用不同动作来表
现儿歌内容。
2.在听、说、看、演、玩中感受体验京韵儿歌幽默诙谐的独特韵
味。
3.懂得不能随便说大话的道理。
活动准备:
PPT 课件录音头饰道具若干双响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了解儿歌中角色的称呼。
1.听蝈蝈和蛐蛐叫声,引起幼儿的关注。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在草地上玩过呀?
师:听听看,这是什么声音呀?(蝈蝈录音,同时出示 PPT 国
画背景)这是什么声音呀?
再听听看,是什么声音呀? (放蛐蛐录音)哟,你们都听出来了,
是什么声音呀?哦,蟋蟀,是吗?我们来看看, (出示蝈蝈、蛐蛐图
片),是谁呀?这是谁?(蝈蝈)这是?(蟋蟀) 。哎,我们南方人呢
叫它叫蟋蟀,北方人呢,叫它叫蛐蛐儿。叫什么?(蛐蛐儿) ,对。
2.看国画风格的图片,认识蝈蝈和蛐蛐小哥俩儿。
师:今天呀,蝈蝈儿和蛐蛐儿来了,你们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的地方,谁来说说看。 (根据小朋友说的,出示 PPT)如果小朋友说
到颜色不同,就在 PPT 的表格中出现不同颜色,如果说到大小,就
出现大小标记。谁大呀,谁小?蝈蝈大,用……蛐蛐小,用小标记来
表示。蝈蝈大,我们叫它哥哥,蛐蛐小,我们叫它弟弟。
二、在看看、找找、说说中学习儿歌前半部分,发现并体验儿歌
的独特韵味。
1.教师在节奏鼓点中,表演儿歌前半段,引发幼儿学习愿望。
师:这小哥俩儿呀, 今天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下面请听陆
老师来说一段。我是蝈蝈儿,我是蛐蛐儿,我是哥哥,我是弟弟。南
山坡守着那块青草地儿,吃饱了肚皮就吹牛皮儿。好不好玩,想不想
再听一遍?这一遍呀, 小朋友可要听仔细了, 听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