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词解释 诗六义 诗经学名词,也叫“六诗” ,即风、雅、颂、赋、比、兴。一般来
讲,风、雅、颂是根据音乐的不同而对《诗经》进行的分类,赋、比、兴则是《诗经》所
用的表现手法。风分 15 国风,是十五个地区的土风歌谣;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周王朝直接
统治地区的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
之者”,即铺叙陈述;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 ,即引譬设喻;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之词也”,即托物起兴。
春秋三传 指 《左传》、《公羊传》和 《谷梁传》。有人认为这三部书是解释 《春秋》的,
故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
楚辞 产生于战国后期的楚国,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吸收中原文化的精髓而创
造的一种新诗体。句式以六、七言为主,多用“兮”字,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因《离骚》
是楚辞的代表,故后人又把楚辞称为“骚”或“骚体” 。西汉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以及汉
代东方朔、淮南小山等人的作品编为一集,名为《楚辞》 。
乐府、汉乐府、汉乐府民歌 乐府原指音乐机构(乐指音乐,府指官署) ,始于秦,汉
武帝时规模甚大。魏晋六朝时,又把乐府所唱的诗歌也叫“乐府” ,于是乐府机构的名称变
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汉乐府就是汉代的乐府诗。汉乐府包括贵族文人制作的歌辞
和采集来的民间歌辞两类作品,后者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崭新的形式,是汉乐府的
精华所在, 因此,我们常说的汉乐府, 多是指汉乐府民歌而言。 (注意:宋元以后的词、 曲,
有时也称“乐府” ,如《东坡乐府》是苏轼的词集, 《东篱乐府》是马致远的散曲集。 )
汉赋 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汉赋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汉初流行骚体
赋,承楚辞余绪,多带“兮”字,抒情性较浓,代表作家是贾谊;汉武帝起盛行散体大赋,
篇幅加长,多采用主客问答形式,铺陈夸张,词藻华丽,气势恢宏, “劝百而讽一”,代表
作家是司马相如、 扬雄等; 东汉中叶以后兴起抒情小赋, 篇幅短小, 针砭时弊, 语言整饬,
感情浓郁,代表作家是张衡、赵壹等。
古诗十九首 东汉末年无名氏文人所作的一组五言诗。南朝梁代萧统把它们辑集在一
起,冠以“古诗十九首”的总名,编入他编的《文选》之中。这些诗反映了汉末中下层知
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它的艺术成就标志着文人五言诗达到了成熟阶段。
建安风骨 指汉末建安时期作家的作品在内容和风格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色。以
“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
和刘桢)为中心的邺下文人在诗歌创作中,多反映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疾苦,抒写个人理
想抱负,风格悲凉慷慨、刚健遒劲。建安文学的这种特色,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唐代
陈子昂所说的“汉魏风骨” ,也是指此而言。
竹林七贤 指魏正始时期的七个文人名士,即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阮咸
和刘伶。七人大都狂放不羁,藐视礼法,常集于竹林中酣饮,故世谓“竹林七贤” 。他们的
作品,多用隐晦曲折的方式揭露司马氏的恐怖统治,表达愤世嫉俗之情。阮籍、嵇康最为
着名,诗风各具特色,有“阮旨遥深” 、“嵇志清峻”之说。
左思风力 西晋太康年间,左思志高才雄,胸怀旷达。他的代表作《咏史》八首,借
咏史来抒发对现实的不满,情调高亢,笔力矫健,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对“建安风骨”的
继承和发展。左思诗歌创作的这种基本精神,后被称为“左思风力” 。
骈文 文体的一种,起源于汉魏,南北朝时达到全盛。全篇以偶句为主,对声律、用
典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 后来多以四字六字相间为句, 世称 “四六文”。骈文注重形式美,
内容大多空洞贫乏,但也不乏佳作,如孔稚珪的《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