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知乎说起,试论产品定位与市场价值的关系
理论上,用户越多,高质量的提问或者回答也就越来越多,但事实并非如此。可以说用 规模“
扩张来解决知乎网的用户认可瓶颈 ”无异于 饮鸠止渴“ ”,规模夸张带来的是提问质量的更加不
可控。
早就知道知乎,最近刚开始玩,短短不到两个月,那种新鲜感就已褪去,剩下些许感触让人觉得如
鲠在喉,不吐不快。我总在琢磨知乎上面那些埋头奉献的 精英们“ ”到底图的是啥?
我首先想到的是豆瓣上面的 伪文艺青年们“ ”,认同感或者叫存在感确实是一种强大的用户需求,然
而在知乎上面的为别人解答问题跟在豆瓣上面的自说自话毕竟有很大不同,前者所需要耗费的精力
要大的多,认同感真的强大到让一个人不断的去奉献知识和精力吗?知乎这款产品的市场价值在
哪里?知乎的未来是什么样的?能够成为脸谱或者维基百科那样的存在吗?
所谓的产品定位主要是受到 用户需求“ ”与 竞争优势“ ”这两个条件的影响。比如即时通讯市场的需求虽
然很大,但是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就不会把自己的产品定位于跟 QQ 直
接竞争的层面。
一款产品的市场价值主要来自于用户的认可程度。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了吗?所需要为此付出的代
价是用户可以承受的吗?用户对产品的认可程度越高,愿意承受的代价就越高。比如从前的水果手
机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它代表的更是一种优越感,有一部分对优越感很有需求的用户很愿意为
那种附加值来买单。
高质量内容能带来什么竞争优势?
让我们先来看产品定位方面。知乎对自己的定位是:中文互联网上高质量内容社区。那么利用简单
的反推分析法我们可以得到知乎产品定位的基本依据是:用户需要高质量内容。
然而什么才算是高质量的内容?与同类产品相比,高质量内容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竞争优势?
当然了,也不排除那些提问者或者回答者追求的就是一种 观点讨论思想碰撞“ ”的结果。恐怕这也是
知乎网的 差异化竞争策略“ ”,虽然它目前在这方面做得并不是很好。
总结来说,当我遇到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难题时,我真正需要的是能够让我满意的解决办法,而不
会在意内容是低质量还是高质量。 或者换一个说法,能够让我满意的内容对我来说都是高质量内容
。先不管知乎在实施 差异化竞争策略“ ”方面做得够不够好,单单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知乎的产品定
位倒也无可厚非。
规模扩张能解决知乎网的用户认可瓶颈?
接着让我们看看市场价值方面。知乎跟百度知道的最大区别在于:百度知道通过完善的积分制度来
衡量价值,不管是提问者问题的价值,还是回答者答案的价值。在投入和回报可以量化之后,公平
性是显而易见的,公平性则直接影响用户对产品的认可程度。在这里小小的积分制度起到的是维护
生态系统平衡的大作用。
那么如何来衡量知乎网的价值呢? 观点讨论思想碰撞“ ”的结果需要在什么条件下产生?高质
量的提问和回答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知乎上面提问几乎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那如何来保
证提问的质量?长此以往,回答者是否有足够的精力从海量的问题中挑选出 高价值“ ”的问题
?如果回答者因为精力分散导致获得的认同感越来越低,那要如何来弥补呢?
规模扩张是一个出路,理论上,用户越多,高质量的提问或者回答也就越来越多,但事实显示不是
那样的。
从原来的邀请注册到现在的开放注册,知乎网的用户规模从早期的几千增长到几百万,虽然高质量
的回答有一定增长,但它远远不能跟垃圾提问的增长成正比关系。 可以说用 规模扩张来解决知乎网“
的用户认可瓶颈 ”是一种无异于 饮鸠止渴“ ”的办法。因为规模夸张带来的是提问质量的更加不可控制
,规模越大,分散到每个用户上面的认同感就会越低。
从全局角度来看,知乎网目前的尴尬处境(规模扩大却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以及高端用户的补充跟
不上流失速度)应该主要归咎于产品定位失误:对于大部分的网络用户来说,高质量内容虽然是一
种潜在需求,但却不是必须。用户更希望用极小的代价获得 还算满意“ ”的解决办法,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