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T 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成熟的初始 T 细胞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并周而复始地在血液 和外周淋巴组织之间再循环,以便识别特异性抗原。初始 T 细胞通过其膜表面 的TCR 特异性识别APC 提呈的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启动细胞免疫应答。 TCR 在特异性识别抗原多肽时,必须同时识别与抗原肽形成复合物的MHC 分子, 此为T 细胞识别抗原的MHC 限制性 (MHC restriction )。 外源性抗原可在局部或经淋巴液和血液转运至淋巴组织后,被该部位的 APC 摄取、加工、处理,以抗原肽-MHC Ⅱ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 APC 表 + 面,供特异性 CD4 Th 细胞识别。内源性抗原被宿主细胞加工处理,以抗原肽 + -MHC Ⅰ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供特异性CD8 T 细胞识别。 TCR 特异性识别抗原,涉及T 细胞和APC 表面多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图 9-4 )。 图9-4 T 细胞与APC 间的相互作用 1.T 细胞与APC 的非特异结合 初始T 细胞经淋巴细胞再循环进入淋巴结 的副皮质区,与迁移至该部位的APC (主要是DC )接触,T 细胞表面的黏附分 子(LFA-1、CD2 )与APC 表面相应配体 (ICAM-1、LFA-3 )发生短暂、可逆性 结合(图9-5 ),有利于TCR 从APC 表面大量抗原肽-MHC 复合物(peptide-MHC , p-MHC )中筛选特异性抗原肽。若该APC 表面无TCR 识别的特异性抗原肽,则 T 细胞随即与其分离,重新进入淋巴细胞再循环。 2 .T 细胞与APC 的特异性稳定结合 T 细胞与APC 非特异结合过程中, 若其TCR 遭遇特异性p-MHC ,则二者发生特异性结合 (图9-5 ),并由CD3 分 子向胞内传递特异性识别信号,导致LFA-1 变构并增强其与ICAM 的亲和力, 从而稳定并延长T 细胞与APC 间的结合 (可持续数天),以有效诱导抗原特异 性T 细胞激活和增殖。增殖的子代细胞仍与APC 粘附,直至分化为效应细胞。 图9-5 T 细胞与APC 的特异性结合 3 .T 细胞上的CD4/CD8 分子参与抗原识别 T 细胞表面CD4 与CD8 分子 是TCR 识别抗原的共受体(co-receptor ),可分别与APC(或靶细胞)表面MHC- Ⅱ 类或Ⅰ类分子结合 (图9-6 ),增强TCR 与特异性p-MHC 结合的亲和力,使T 细胞对抗原应答的敏感性增强约100 倍。 图9-6 共受体参与抗原识别 T 细胞与APC (T-专职APC 、T-靶细胞)相互作用中,其TCR 一旦与p-MHC 结合,TCR 与共受体即聚集在T 细胞与其他细胞接触部位,形成超分子黏附复 合物(super molecular adhesion complex, SMAC ),或称免疫突触 (immunological synapse )。TCR-抗原肽-MHC 、共受体等位于免疫突触的中心,周围是一圈黏附 分子对(如LFA-1 与ICAM-1 等),形成一个相对紧密、狭小的的空间。免疫突 触是T 细胞与APC 之间稳定结合并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可保证各种信号有序 转导并相互协同,并有利于非特异性效应分子(如细胞因子、穿孔素等)在免疫 突触局部形成有效浓度,以确保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文档评论(0)

奉献教育1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心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