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疏通文意。
2、感受艺术之美,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3、引导学生尝试进行文言故事的哲理概括。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记诵积累实词。
2 .难点:进行文言故事的哲理概括。
教学准备: 《斗牛图》、乾隆皇帝为《斗牛图》写的题跋诗。
【教学设计】: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师:我们知道,西班牙的斗牛举世闻名。其实,中国斗牛也有悠久的历史,
现在一些苗族地区还有斗牛的习俗。 古代,斗牛盛行, 在文化艺术中也留下了生
动的印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书戴嵩画牛》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 .生再读课文,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三、读懂课文内容
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
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 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借
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
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2 .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自学, 你读懂了什么? (牧童指出戴嵩画牛之缪, 苏轼以古语议论点题。 )
4 .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a、借助课后的注释, 联系上下文理解, 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b、如何理解牧童“拊掌而笑”和处士“笑而然之”中“笑”的含义?
c、文章叙述了牧童指出戴嵩画牛之缪的故事,指出什么道理?
d、如何理解牧童“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5、交流小组讨论的内容:
理解 b ,要注意牧童 “拊掌而笑”的原因和心情; 理解 d,要注意扣住 “画牛”,
并讲道理普遍化而予以概括。
6、结合乾隆皇帝为《斗牛图》写的题跋诗,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艺术与生活的
关系。
附资料:
宋代的时候, 戴嵩的 《斗牛图》还有几幅流传的, 但大都是牛尾巴翘起来的。
到了清代,只有一幅保存在皇宫中,牛尾巴是不翘的。乾隆皇帝曾在这幅《斗牛
图》的上方题了一首诗:
角尖项强力相持,蹴踏腾轰各出奇。
想是牧童指点后,股间微露尾垂垂。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戴嵩画的《斗牛图》 ,牛角尖利,脖子刚强,两牛竭力
相持,牛脚踏地发出轰轰的响声, 脚步站位各出奇招。 牛的两股之间微露出下垂
的尾巴,这想必是经过牧童指点后改进的作品。
公元 1781 年(乾隆四十六年辛丑)冬季的一天, 70 高龄的乾隆皇帝来到
北京顺义观看斗牛大赛。 乾隆发现, 这些黄牛在相斗的多数时候是尾巴夹在腚沟
里,但有少数时候尾巴是翘起来的。特别得胜的时候尾巴翘得很高。
回到宫里,乾隆就在戴嵩的《斗牛图》上又题了一首诗:
牧童游戏何处去?独放双牛斗角叉。
画跋曾经关画录,录诚差跋更为差。
这首诗说,戴嵩的《斗牛图》中没有牧童,牧童不知去哪里玩耍了,只把两
头牛放在这里任凭它们顶斗。北宋苏轼关于《斗牛图》跋语,是受了唐代朱景玄
《唐朝名画录》的影响, 《画录》错了,苏轼更是错上加错。
“画跋曾经关画录,录诚差跋更为差”,这句颇有典故, 一般人不了解的话,
不知何意。唐代朱景玄写过一本《唐朝名画录》 ,其中对戴嵩《斗牛图》作过评
价,说戴嵩画牛,能够“穷其野性筋骨之妙,故居妙品” 。 北宋的苏轼曾写过戴
嵩《斗牛图》的跋语,据说受了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的影响。所以乾隆说 画
跋曾经关画录 。
苏轼在 《书戴嵩画牛》一文中说, 四川杜处士把一幅戴嵩画的牛拿出来晾晒,
有个牧童看见这幅画拍手笑道: “牛相斗时力量全在牛角上, 尾巴夹在两股中间,
而你这幅画上面的牛却摇着尾巴相斗,错了! ”杜处士认为牧童说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5Animalsindangerjoinin剑桥英语.pdf
- 六年级上册英语期末试卷及答案.pdf
- 六年级上册英语期末试题-徐汇区六年级第一学期英语上册期末考试(无答案)-牛津上海版.pdf
- 六年级上册英语语法练习题.pdf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草原人教部编版.pdf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部编版.pdf
-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专项训练题课外阅读《多看了一眼》|人教版(有答案).pdf
- 六年级上册语文培优补差记录.pdf
-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3古诗词三首(含答案)人教(部编版)一课一练.pdf
-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17古诗三首(含答案)人教(部编版)一课一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