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pptx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ppt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沁 園 春 長 沙 ;述志 腾腾杀气满全球, 力不如人万事休! 光我神州完我责, 东来志岂在封侯!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1913年至1918年,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1918年4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1919年起,先后在长沙修业小学、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等学校任教。 “五四”时期,他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一系列重要论文。 1920年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1925年春,他在湖南老家指导农民运动。同年秋,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1911年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写成这首境界开阔、气势恢弘的不朽诗篇。; 一、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看到了什么? ; ;研习“独立寒秋图” ;研习“湘江秋景图” ;《人间词话》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 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这方面的论述很多。如刘勰指出,诗的构思在于“神与物游”;谢榛说“景乃诗之媒”;王夫之说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直至王国维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实际上只是中国传统诗学关于诗的意象手法的不同表述。;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首先,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 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正确的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意象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 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中只有一个意象——墨梅。但这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树带着墨色的有个性的梅。 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由一系列单个的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画面,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更显情深意浓。 从上述两例我们可以发现,意象离不开意境,梅离开全诗意境,就失去了其在诗中的独特涵义,孤帆脱离原诗意境,也与眷眷离情无关。;体会思想感情; ; 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 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人;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斗士。 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家国命运的关怀,表现了他藐视困难、敢于斗争、坚信革命必定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文档评论(0)

qwere1111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音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