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浇连续梁支架实施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鱼窝头特大桥跨越南沙大道部分的现浇连续梁工程,原设计采用17.5+22.5+42.5+42.5+40现浇连续梁结构,长165米;变更设计左幅起讫里程K25+916.9-K26+106.9,右幅起讫里程K25+941.9-K26+156.9。上部结构为左幅(41.1+66+52.9)m预应力砼连续梁、右幅(46.1+66+42.9)m预应力砼连续梁、桥跨30米的预应力砼简支箱梁,下部结构为桩柱式框架墩。桥面变宽,分为左右两幅桥,两幅桥间净距1.0m。设计采用等高于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梁高3.0m。左幅为单箱三室截面,右幅为单箱四室截面。
本工程跨越南沙大道,并且与之斜交约35°。
二、工程现状
1.南沙大道现状
南沙大道为广州市番禺区连接市桥和南沙的主干道,并与虎门大桥相连,是通往东莞、南沙等地的交通要道,双向10车道(其中快车道单向3车道、慢车道单向2车道),封闭式城市快速路,行车速度100-120km/h,车流量极大,路面为20cm砼路面,路基为吹填沙路基。
通行车辆大部分为集装箱货柜车,夜间有少量超高超载车辆通行。
2.设计情况现状
①经实际测得的南沙大道路面顶标高如下:
②变更以后设计的梁底标高:
与上图相对应的位置的标高为13.988m、13.924m、13.968m
③可以利用的净空高度为:
H1=13.988-7.490=6.498m
H2=13.924-7.791=6.133m
H3=13.968-7.480=6.488m
三、现浇梁支架方案
1.支架搭设方案
结合南沙大道的实际情况,并征得当地交警部门的意见,南沙大道快车道预留2个4米宽的行车通道(单向),慢车道预留1个3.5米宽的行车通道(单向)。在综合考虑南沙大道通行车辆的高度情况、设计情况、必要的工程施工高度情况,布置支架方案,预留的行车通道高度h=5.4m~5.7m。
用C30砼基础作为基础,用汽车吊拼装贝雷架组成的强力支柱,用[12槽钢将贝雷架横向连接成支架体系,其上用I45b的工字钢作为主梁,在贝雷片顶部安装底托,工字钢顶用纵横方木作为分配梁,上铺2cm厚模板,安装时用经纬仪控制支柱的垂直度,水准仪控制支撑的标高。
为保证贝雷片支架的稳定性,用I30b的工字钢将翼板处的贝雷片进行焊接,同时加[12的横向剪刀撑。顶托底座钢管之间采用ф32的钢管进行连接,底座槽钢之间用槽钢焊接,组成一个整体性能较好的小桁架。在中央防撞墙的位置,贝雷片与贝雷片之间用[12的槽钢打剪刀撑,保证整个支架的稳定。
2.支架计算书
按照设计图纸的箱梁截面尺寸,计算得每米箱梁的重量为G1=10.9125×2.6=28.3725t,按照我单位多年现浇梁的施工经验,考虑钢筋砼自重、施工人员、施工料具运输、堆放荷载、倾倒砼时产生的冲击荷载、振捣砼产生的荷载,将箱梁重量的2倍作为计算荷载是偏于保守的,其计算结果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①工字钢主梁承载力验算
顶托上承工字钢按承受均布荷载计算,工字钢采用I45b,取腹板位置作为计算对象,计算单元截面面积S=2.0785m2,工字钢间距0.3m,按5根工字钢承受梁体荷载考虑,则计算如下(按一跨简支梁考虑,L=6m):
工字钢承受的线荷载(均布荷载)
q=2.0785×26×2/5
=21.62KN/m
V=ql/2=21.62×6/2=64.86KN
则 Mmax=ql2/8=21.62×6×6/8
=97.29KN·m
正应力σ=Mx/γxWnx=97.29×/(1.0×1.500)=64.86MPa<f=215Mpa,满足要求;
剪应力τ=VS/Ixtw=64.86×0.0111×0.225/0.0003376×0.0135
=157.86MPa<f=215Mpa,满足要求;
fmax=5ql4/384EI=5×21.6×60004/(384×206×103×33760×104)
=0.49cm=4.9mm<l/250=6000/400=15mm,满足要求。
②顶托承载力计算
按照我单位对顶托进行的抗压试验结果表明,当其承受的荷载为10t(98KN)时,未发现顶托的上托和底座钢管发生变形。
结合箱梁“箱”“室”的布置情况,在6米梁长范围内,共布置顶托62个(一端31个),
则计算荷载G=Q×6=56.745×6×9.8=3336.61KN
工字钢主梁自重G1=31根×6m/根×0.0874t/m×9.8=159.312KN
那么 G总重=G+G1=3336.61+159.312=3495.92KN
每个顶托承受的压力P= G总重/62=3495.92/62=56.39KN<98KN,满足要求。
③工字钢主梁的整体稳定性
为保证工字钢主梁的整体稳定性,在工字钢梁安装完毕、梁顶标高基本调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