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你的样子——找寻真实的古琴(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普及讲稿)
请大家记住一个数字136.1赫兹,这是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所产生的振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球生命的同频共振。也正是古印度灵修者在冥想时发现人与宇宙产生的和谐之音-OM的音频。在物理科学上的共振常指和谐共鸣和优质的能量之源。
爱是生存的能量,地球上的生命必须先和他的根源及即我们的地球和宇宙产生深度亲密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才能稳定和谐的生存,这就是爱的源泉。今天让我们尝试通过古琴这个千年图腾来找寻祖先传递给我们的爱的能量。
?
前? 言
在古老中国,琴棋书画的琴之所以为四艺之首,是因为它的充分体现了中国修炼文化为核心的自然生存哲学。单从弹奏来讲,通过手指拨动琴弦产生的声波能量来不断调节身体与宇宙的共振频率。从而顺四时、序五行,调阴阳。达到敬天知命,重德行善,清幽平淡方能平安吉祥。远远超出了技术乃至艺术的娴熟和感知。
万物寻源,如果要深入的对于一个事或物的理解,必须先解构它,如同诗歌拆散为文字和音节,绘画分解为形状和色彩。今天让我们尝试从古琴看的见的形状、摸得着的材质听得到的音韵、声律及身在无处不在的琴学来接受古老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生命的传承。
?
第一部分:型制
古人云:“神农氏继庖牺而王天下,上观法乎天,下取法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削梧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人之和。”(桓谭《新论》)
“远取诸物”,是指琴的制作符合自然之数,并多用自然界的事物为其部件命名,如岳山、龙池、凤沼、雁足、天柱、地柱等。古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365天。宽六寸,象征六合,琴面上有标示音位的13个徽,象征一年中的12个月与4年一次的闰月,上圆象天,下方法地。前广而后狭,象尊卑有差也。龙池长八寸,以通八风;凤沼长四寸,以合四气。在一张琴上,我们就能够看到整个的宇宙自然,感受到胸襟的博大和意境的阔大。
“近取诸身”,是指它的造型是以我们的人体为蓝本。一张琴就是一个完美的人体,有额,有颈,有项,有肩,有身,有腰,有尾,徽代表穴位琴弦代表经脉。而且它的各个部分又恰恰是用身体来命名,如琴头、琴额、琴颈、琴项、琴肩、琴腰、焦尾、舌穴、弦眼等古琴仿生含义。可见,琴的造型原则是对人体美的模仿。
这是距今700多年南宋田芝翁的《太古遗音》是我国最早载有古琴样式的古籍。明初袁均哲根据《太古遗音》所编的《太音大全集》中已收录历代不同琴式38种。明代的《风宣玄品》、《文会堂琴谱》、《古音正宗》等书,所录琴式增加至40余种。清初《五知斋琴谱》则达50余种。
这个是我们应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出的新琴型。在形式的背后有更多本质的形式。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古琴型式虽多,但只是在项部和腰部向内弯曲上有所不同。下面让我们尝试找回古琴的最原始的形状解密我们对它的身心的感悟和链接。
?
这是距今一万年左右新石器时代的石头斧。它标志着人类自立行走后手的解放,手握这片石头可以想象从打制时代的粗糙实用到磨制时代的精致耐用,我们的祖先历经几十万年情感抚摸。
这个是祭祀盟誓的祭器玉圭,这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所用的朝板,从简单的遵从自然到敬天爱人规矩制度的沿袭这种造型一直伴随着我们到现在。这是最简单的古琴造型-混沌式。其造型古朴圆润,取天地混沌初开之意,无始无终、周而复始,绵绵不绝。
这是严格依据中国古老的斫琴工艺和材料通过大漆和绿松石,八宝灰的传音特性复刻出的三个不同声韵的混沌式主题系列。《周易·系辞上》中所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从石器到陶器再到铁器从材质到形状的每一次演变都给人类的感知带来了兴奋同时又对就旧的材料和形状留下了难以割舍的情感。可以想象我们的祖先在这个宇宙空间里留给我们的记忆中除了天圆地方的情节外是否还留存着这个挥之不去的记忆深处的形状和感知。
第二部分:音韵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这是最早出土的古琴实物和今天的古琴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左边琴面高低不平,左手无法弹按音,没有徽位无法弹泛音,还记得后羿射日神话故事中的那张沟通天地的弓吗?太阳不一定能射到,但弓的响声是会震动天地的。或许可以解释古琴最早的功用是与天地沟通的神器之用。
?
这是音乐的“乐”字,繁体的写法是:“樂”,木上裹丝这正是我们千年延续的古琴构造。而医药的“药”字,其过去的写法是:“藥”。可以想象在百草去疾前运用古琴琴体弦徽位通过声音共振在身体 经脉 穴位的疗效价值。
?
古琴的发音根据弹法不同可以可分为三大类分别与中国文化中的天、地、人相配。即:泛音、散音、按音。古人比之三才,认为散音嘹亮象地,泛音清脆象天,按音浑厚象人。
散音象征大地,特点是深沉浑厚,成为琴音雄健的根基,有关古琴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尚书》等文献。《尚书》载:“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所谓散音,即是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