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节 电子传递和氧化呼吸链;一、生物氧化概述;(一)生物氧化的特点;;(二)CO2的生成;(三)H2O的生成;;二、电子传递链(呼吸链);(一)线粒体结构;线粒体外膜
自由透过小分子和离子
线粒体内膜
不能自由透过大部分小分子和离子,包括H+。
含有:电子传递体(复合体I、II、III、IV)
ADP-ATP转运载体
ATP合酶(FoF1)
其他载体
线粒体基质含有丙酮酸脱氢酶
柠檬酸循环酶系
脂肪酸-氧化酶系
DNA,核糖体其他酶
ATP、ADP、Pi、Mg2+ 、 Ca2+ 、 K+
可溶的中间代谢产物;Cristae (the infoldings
of the inner membrane
of mitochondria) is
where the respiratory
chain is located.
;;(二)线粒体呼吸链;呼吸链由4个多蛋白的复合物(I, II, III, 和 IV;3个是质子泵)和2个移动的电子载体,泛醌(Q或辅酶Q)以及细胞色素c组成。
呼吸链中蛋白质的辅基包括:
黄素类(FMN,FAD),
血红素(血红素 A,铁原卟啉IX ,血红素 C),
铁硫聚簇( 2Fe-2S, 4Fe-4S), 和 铜 。;呼吸链上很多电子载体的顺序通过多种研究得以阐明;Electron carriers may have an order of increasing E’0;方法二:氧化作用动力学研究
完全的还原伴随着O2的突然传导;
较早的氧化作用更接近呼吸链的末端;
使用快速而灵敏的分光光度技术跟随细胞色素的氧化作用,发现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不同。;Reduced
;
方法四:分离并鉴定每个多蛋白质复合物:
链上组分中特有的电子供体和受体可以确定。
;;(三)呼吸链的组成;NADH呼吸链;1.NADH-Q还原酶(NADH脱氢酶、复合体Ⅰ);NADH dehydrogenase
(Complex I)
;辅酶Q是呼吸链电子传递的枢纽
Ubiquinone (Q)
accepts electrons
from both NADH
and FADH2 in the
respiratory chain;;铁硫蛋白;铁硫蛋白参与电子传递;Different types of
iron-sulfur centers
;2. CoQ;泛醌是一个移动的电子/质子载体;;3. 琥珀酸-Q还原酶(复合体Ⅱ);4.细胞色素还原酶 (细胞色素bc1复合体、复合体Ⅲ);细胞色素(cytochrome, cyt);细胞色素=血红素+蛋白质
血红素有a,b和c
Cyt c是水溶性的,存在于内外膜之间,在复合体III和IV间传递电子
血红素中的铁得失电子而还原和氧化;Cyt a: ~600 nm
Cyt b: ~560 nm
Cyt c: ~550 nm
;Cytochrome bc1 complex
(Complex III)
;5.细胞色素c;1;6. 细胞色素氧化酶 (复合体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 );The three critical subunits of cytochrome oxidase (Complex IV)
A 204 kD 13-subunit protein complex, with structure determined in 1996;The electron
path in
Complex IV
;;NADH呼吸链;电子传递链标准氧化还原自由能变化;;The chemiosmotic
model by Mitchell;(五)电子传递 抑制剂;电子传递 抑制剂;第四节 氧化磷酸化作用;磷氧比( P/O );二、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ATP合酶催化ATP的合成;线粒体ATP合酶复合体组分; ;内膜;;化学渗透假说原理示意图;线粒体电子传递和H+排出的数目和途径;Boyer和Walker的工作; ;ATP合酶结构示意图;Rotation of the g
subunit and the
ring of c subunits
in the F0F1 complex
was observed by
in vitro studies
using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TP合成;ATP酶作用机理;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on inner membrane
of mitochondria);四、 线粒体外NADH的氧化磷酸化作用;胞浆NADH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