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逼孩子打招呼吗?.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你还在逼孩子打招呼吗? 2016-01-12重庆学圈 点击上方“重庆学圈”可以订阅哦! 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在与父母一起碰到父母熟悉但自己不认识的人时,父母通常会说“XX,赶紧叫叔叔(阿姨)好呀!”,如果孩子此时未开口,可能就会被父母指责“没礼貌”。久而久之,孩子也逐渐习惯父母在这种公众场合下的批评。其实,孩子遇到陌生人表现出畏怯和害羞,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如果不了解他们的内心真实世界,直接指责是对他们自尊的一种伤害。让孩子学会礼貌,关键在于对孩子的尊重。 小编小时候就属于比较害羞的孩子,深深了解被大人说是“没礼貌”的感觉:因为嘴巴不甜被父母职责而羞愧,也因为让父母失望而难受。这种种的感觉,都得同时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被揪出来。小编常常会想,没有任何一个大人受得了自己在大庭广众下被羞辱,那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幼儿)应该承受呢?或许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我们以为小孩子没有强烈的自尊感,指责的话不会让孩子受伤。但事与愿违,家长的指责往往变成一种语言暴力,让孩子觉得不应该正视自己的想法、情绪和感觉,长远影响是,他们日后也不会正视他人的想法、情绪和感觉。 值得注意的是 小孩对陌生人的畏怯和害羞,是与生俱来保护自己的能力。你一定记得,你的婴儿在五个月大前,任谁抱都可以。但在六个月大前后,突然间,除了妈妈外,好像看谁都不顺眼,谁抱他,他就扭头大哭。我们通常都以“陌生人焦虑”,来形容这个现象。 只是很遗憾的,许多成人在引领幼儿接触他第一次遇见的人时,会忽略掉幼儿的这个观察。更让孩子担心的是,他还来不及反应,这个陌生人,就会靠他很近,摸他的头、拍他的脸。雪上加霜的是,在错愕下,自己心爱的爸妈还责备他:“小孩子不能没礼貌、害什么羞嘛、不听话、让大人丢脸……”。在这几重因素下,孩子会认为自己的感觉和想法重要吗?大人怎么想,小孩也该立即这么想;大人认为要有礼貌、见人就得嘴巴甜的叫人、打招呼,那小孩也该立刻这么做。但许多小孩却真的做不到啊。 那要如何做,才能让幼儿学会和人打招呼?最重要的是尊重,最有效的办法是示范和引导。下面是小编假设的一个问好场景: 有个妈妈手里牵着四岁大的孩子,在书店里遇到好友。 两个大人几句寒暄后:妈妈对着孩子说:“XX,这是王阿姨,她是妈妈的好朋友。” 王阿姨在离孩子有一点点距离的地方,蹲下来,对小涵笑一笑说:“你好,小涵,我是王阿姨。”(大人向孩子介绍自己) 王阿姨等了一下,接着说:“你的娃娃好可爱。”(让孩子卸下心里防备) 王阿姨又断断续续的与妈妈和小涵对话,然后在她离开前,她说:“小涵好可爱,小涵再见。”(建立友好关系) 妈妈说:“跟王阿姨说再见。要不要抱王阿姨一下?” 小涵有点害羞的说再见,然后走到王阿姨跟前,抱了她一下。 在这个例子里,我看到了王阿姨的尊重:她给孩子空间和时间去观察她;她先善意的打招呼,主动关心孩子喜欢的东西;不强迫孩子马上响应,耐心等待孩子的响应。 同样的,我也看到了妈妈的尊重:她不强迫孩子要马上打招呼;她先介绍大人给孩子认识,亲身示范如何与人问候;她等到孩子安心后,再引导她如何做;并询问孩子的意愿。 希望小编今天的讲述和举的这个正面的例子能够对各位家长有所启发,平等、包容地对待孩子,让他从尊重中学到礼貌。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