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九课第一框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课件部编版必修4.pptx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九课第一框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课件部编版必修4.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框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学业质量要求核心要点提炼1.理解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并结合实例,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明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增强政治认同。2.了解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对文化发展道路的探索,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历史的必然。1.一个转折点: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2.一个标准:判断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3.两为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4.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5.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和主张都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3.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4.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1)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①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判一判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提示:错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方针和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特征与性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目的: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议一议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协调发展的后果是怎样的?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提示:物质文明搞不好,就不能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求,精神文明也就无从谈起;精神文明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可偏废。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1.判断文化有没有生命力的标准: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2.历史必然性(1)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2)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3)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4)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5)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判一判中华文化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示:错误。中华文化不能简单归结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还包括有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者之间存在着血肉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源头,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其继承和发展,无论何时都不能将其割裂。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片面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否定或轻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则会沦入复古主义或文化虚无主义的泥潭。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性(1)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3)才能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4)才能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判一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提示:错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的科学方针。议题一议题二知识脉络随堂训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情境导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明确提出来,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关系我国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的重大制度创新,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领导文化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形成的方针原则,充分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深刻把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不断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议题一议题二知识脉络随堂训练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对建设文化强国的作用。提示:(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有利于坚定主心骨,筑牢全体人民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2)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