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生活中的科技文化
古代生活中的科技文化
古代生活中的科技文化
古代生活中的科技文化
【摘 要】古代科技文化广博精湛、积厚流光,其成就表此刻先人生活的多个领域,本文在衣、食、住、行、乐五个领域中分别选用先人生活中的代表物品及技术进行论述并加以剖析,以揭开古代科技文化的神奇面纱,为后代学习研究供给参照。
【重点词】古代;科技;文化
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中国古代文明丰富多彩、绚烂绚烂,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久处于世界当先地位,中国古代文明是古代中国人勤奋、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外文化沟通、促使的结果。中国古代科学
技术的绚烂成就, 英国有名中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归纳为: “在公元 3 世纪到 13 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瞠乎其后的科学知识水平” ,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常常远远超出同时代的
欧洲,特别在 15 世纪以前更是这样。 ”[1] 而纵观中国科技发展史,即便是在鼎盛期间的唐宋,科技多以适用技术为主,
中国古代科技的适用性特色在很多领域中都有所表现,表现为领域广、数目多,本文将从先人的衣、食、住、行、乐中选用物品或技术来介绍此中的科技元素。
衣:纺织中的科技
古语“饱暖思淫欲,饥寒生盗心” ,可见饱暖永久排在
人类生计的第一位,而饱暖知足了以后,人们就开始了对美
的追求,关于所穿衣服除了要求遮体保暖以外,也需要兼具
美感,所以,先人在长久的生活中关于衣物的编织研究出多
种技术并衍生出相应的织布机。
1.1 踞织机或腰机
最原始的织布方法,古时称作“手经指挂” ,一般是腰
束一带,席地而织,用足踩织机经线木棍,右手持打纬木刀
在打紧纬线,它是现代织布机的鼻祖。
1.2 提花机
堪称是中国古代织造技术的最高成就。提花的工艺方法
源于原始腰机挑花,织造时上下两人配合,坐在 3 尺高花楼上的为挽花工,他口中唱着按花程序编成的口诀,同时用手
提拉花束综,坐在下边的织工则共同动作,一来一往引梭打纬,织出飞禽走兽、人物花卉等复杂的花纹。提花技术中最难掌握的是把预料的图案重此刻织物上的花本技术。花本就是指依据设计好的图案,使不计其数根经线有规律地交互上下提综,几十种纬线有序次地横穿摆列,作成一整套花纹记忆装置。花本结好,就能够上机织造。挽花工和织工相互当合,依据花本的变化,一根线一根线地向前织,就能够织出瑰丽的花纹来。汉代的花楼式束综提花机,经两晋南北朝隋
唐期间的改良, 到了宋朝更臻完美, 并经丝绸之路传入西方。
食:食用器具的文化
“民以食为天” ,中国古代的美食文化积厚流光,吃的
活动在其初始阶段是没有器具的。跟着掌握用火及科技认识
的发展,才渐渐出现各样饮食器具。
2.1 鼎
原来是古代的烹调之器,相当于此刻的锅,用以炖煮和
盛放鱼肉。有 3 足圆鼎,也有 4 足方鼎。最早的鼎是粘土烧
制的陶鼎,此后又有了用青铜锻造的铜鼎。鼎是青铜器的最
重要器种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肉类的器具。三代及秦汉
持续 2000 多年,鼎向来是最常有和最神奇的礼器。
2.2 簋
专指商周期间的青铜盛食器。在青铜器产生以前,此类
器物是陶质或竹木质, 被称为 ?g,或称土簋,功能与碗同样。
当时除作为平时器具外,更多地用作祭祀礼器,且多与鼎连
用,以偶数出现,用来表示使用者身份地位的不一样。
住:建筑中的科技
在数千年的历史进度中,我国各族劳感人民和建筑匠师
建筑了无数的建筑物,很多古代建筑遗存到现在,拥有优异的
技术传统和独到的艺术风格,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一
个重要构成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建筑宝库中的宝贵遗产, 早在 7000
年前,人们就发了然榫卯构造,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渐渐
形成了一套以木构造框架式的主要特色,联合夯土、斗拱、石雕、拱券及砖石匠程等的传统建筑系统,在民宅、楼阁、陵墓、石窟、宫殿、寺院、古塔园林、桥梁以及水利工程等建筑中都表现出独到的构造形式和艺术风格。
中国建筑系统以木构架为主要构造方式,在秦汉期间已渐趋完美,两种主要构造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都已经发展成熟。而穿斗式构造常常在柱枋之间使用斜撑,构成三角形构架,以防备变形。
中国古代建筑的成就很高,以宫廷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建筑,以比萨斜塔为代表的意大利罗马建筑,以巴黎圣母院为代表的法国哥特式建筑,被誉为世界有名的三大古代建筑系统。
行:交通中的科技
人类很早就开始以家养的牛、马等牲口驮运物品。车出
现后,牛、马等牲口又被用于挽拉车辆。宋朝此后,舒坦的
轿子则日益广泛。这些都能知足出行需要,而关于每个朝代
的皇帝来说,交通工具除了用于代步外,多会包括一些其余
的适用功能,现侧重介绍两款用于皇帝出行的工具――指南
车、记里鼓车。
1)指南车,又称“司南车” ,是中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
的一种机械装置。与指南针利用地磁效应指南的原理不一样,
指南车利用齿轮传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