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史》一部西方世界的阅读发展史.docxVIP

《阅读史》一部西方世界的阅读发展史.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读史》一部西方世界的阅读发展史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是一位享有国际盛名的作家,还曾是博尔赫斯的讲书人。他怀着对书籍和阅读的深厚情感,花费七年时间完成了《阅读史》的写作,从一个读者的阅读历史,跨步到阅读活动的历史,以散文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部西方世界的阅读发展史。 作者及其作品 作者阿尔维托·曼古埃尔1948年出生于阿根廷,曾经旅居意大利、法国、英国以及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屿大溪地,1985年以后成为加拿大公民,曾经获得法国文化部的艺术及文学军官勋章、古根海姆学者奖等奖项,是一个极具天赋的作家、翻译家、藏书家、编辑。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的著作在我国已经翻译出版了多部,按照时间顺序有:《阅读史》(吴昌杰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意像地图》(薛绚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阅读日记:重温十二部文学经典》(杨莉馨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恋爱中的博尔赫斯》(王海萌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夜晚的书斋》(杨传纬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想象地名私人词典(上下册)》(赵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语词之邦》(丁林棚、朱红梅译,上海三联书店2017年版)。根据作者在《阅读史》中的自述所说,他4岁开始学习阅读,7岁会写字。因为父亲是外交官,所以他经常跟着父亲到处旅行。1955年返回阿根廷以后,他没有和家人住在一起,而是一直由保姆照顾,到了晚上,他就自己读书。 1964年,16岁的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书店找到了一份课后工作,这家书店是当地有名的“皮格马利翁”书店,当时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三家英文和德文书店之一。他在书店的工作是打扫卫生,清理图书表面的灰尘。他在自述中提到,在打工期间读了很多书,还偷过书。老板也知道他偷书的事情,但是并没有揭穿他,甚至还允许他把一些书带回家去看。作者后来对书的热爱以及他的成长,与老板对他的宽容和鼓励是有关系的。 在书店工作期间,作者结识了来书店看书的阿根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兼翻译家博尔赫斯,并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到博尔赫斯家里去给他读书。因为博尔赫斯这个时候已经几乎全盲了,所以曼古埃尔既是一个读者,也是一个讲书人。博尔赫斯被称为“作家中的考古学家”,也是阿根廷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家,他有英国血统,曾在剑桥大学读书,掌握英文、法文、德文等多国文字,作品涵盖多个领域。曼谷埃尔在给博尔赫斯读书的两年中,跟他学习了很多内容,也是在这期间,曼谷埃尔开始关注到阅读史。 《阅读史》一书是吴昌杰依据佛拉明各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版本翻译的,于200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曼谷埃尔在我国出版的第一本书,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本书,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共22章。 什么是阅读 关于“什么是阅读”,作者并没有给出一个严格的定义。作者认为,阅读是人们认识、感知外部世界的方式,就像呼吸一样,是我们的基本功能。如果按照这样的理解,每个人生下来就已经会阅读,或者说就已经开始阅读了。其实这是一种泛阅读的表述。 作者讲到阅读有许多种方式,“阅读书页上的字母只是它的诸多面向之一”。也就是说,读书只是阅读的方式之一,或者说读书只是阅读的内容之一。除了读书以外,作者还举了很多阅读的例子。 天文学家阅读一张不复存在的星星图;日本的建筑师阅读准备盖房子的土地,以保护它免受邪恶势力侵袭;动物学家阅读森林中动物的臭迹;玩纸牌者阅读伙伴的手势,以打出获胜之牌;舞者阅读编舞者的记号法,而观众则阅读舞者在舞台上的动作;织者阅读一张待编织的地毯的错综复杂的设计图;弹奏管风琴的乐手阅读谱上编成管弦乐的各种同时性的串串音符;双亲阅读婴孩的表情,以察觉喜悦或惊骇或好奇的讯息;中国的算命者阅读古代龟壳上的标记;精神科医生帮助病人阅读他们自己饱受困扰的梦;夏威夷渔夫将手插入海中以阅读海流;农民阅读天空的空气…… 按照这样的表述,只要是有眼睛、有感知力的人,都有阅读能力,或者都无时无刻在阅读,所以这是一种非常宽泛的表述。 记忆之书 关于如何提高阅读的效能。作者列举了一些方法:比如背诵,有整篇背诵和分段背诵;摘录一些重要的内容;在书上的重点内容下做一些标记等。 我们经常讲“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说读书的时候要用笔写下来,这样会记得更牢。过去如果想写一篇论文,就要找资料,做成卡片。现在有了智能搜索,这类功能几乎不用了。互联网发达以后,人们的大脑在萎缩,很多人已经不习惯于背诵,我们把记忆功能让位给了电脑,因为网上查找太方便了。 在《阅读史》中,作者举了一个例子:1658年,18岁的法国戏剧诗人拉辛在修道院求学时,发现了一本早期的希腊小说《泰奥格尼斯和夏里克莉丝之爱》,并狼吞虎咽地读了起来。他在阅读时,被教堂的司事发现了,司事没收了这本书,并且扔到了火堆里。不久拉辛想办法又弄到了这本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