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里得到的感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诗里得到的感动 一、“ 1935年10月4日下午,天气很阴沉,我在金陵 大学北大楼朝北的一间教室里, 在听季刚老师讲《诗经》…… 这一天,他正讲《小雅 ?苕之华》,当他念完末章群羊坟首, 三星在罾。人可以食,鲜可以饱之后,又接着把《毛传》 ‘群羊坟首,言无是道也。三星在雷,言不可久也 ,用非 常低沉,几乎是哀伤的声音念了出来。既没有对汉宋诸儒训 说此诗的异同加以讨论,也没有对经文和传文作进一步的解 说,但我们这些青年人的心弦却深深地被触动了。 ”(程千帆 《忆黄季刚老师》 ) 二、 “那年夏天我从青岛回到上海,住在我外祖父方老 诗人家里。每天早晨在小花园里,听老人高声唱诗,声调沉 郁苍凉,非常动人,我偷偷一看,是一部《剑南诗钞》 ,于 是我跑到书店里也买了一部回来。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翻读诗 集,但是没读多少就丢开了。那时的心情,还不宜读放翁的 诗……有一天我在书店里偶然买了一部日本版的小字的王、 孟诗集,回来翻阅一过,心里有无限的喜悦。他们的诗境, 正合我的情味,尤其是王摩诘的清丽淡远,很投我那时的癖 好。”(宗白华《我和诗》 ) 三、 “黄先生的课,我听过两年,先是讲顾亭林诗,后 是讲《诗经》 。他虽然比较年高,却总是站得笔直地讲,讲 顾亭林诗是刚刚‘九一八之后,他常常是讲完字面意思之 后,用一些话阐明顾亭林的感愤和用心,也就是亡国之痛和 忧民之心。清楚记得的是讲《海上》四首七律的第二首,其 中第二联‘名王白马江东去,故国降幡海上来 ,他一面念 一面慨叹, 仿佛要陪着顾亭林也痛哭流涕。 我们自然都领会, 他口中是说明朝,心中是想现在,所以都为他的悲愤而深深 感动。”(张中行《负暄琐话 ?三黄晦闻》) 四、“他偏于消瘦,面黑,一点没有出头露角的神气。 上课坐着,讲书,眼很少睁大,总像是沉思,自言自语…… 又一次,是泛论不同的韵的不同的情调,说五微韵的情调是 惆怅,举例,闭着眼睛吟诵: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 燕争泥,沈郎憔悴不胜衣。 念完,停一会,像是仍在心里 回味,我当时想, 他是不是觉得自己就是 ‘沈郎憔悴不胜衣 呢?”(张中行《负暄琐话 ?十三 刘叔雅》) 五、“他 (指唐兰先生 )的教词实在有点特别。 他主要讲《花 间集》,《花间集》以下不讲。其实他讲词并不讲,只是打起 无锡腔,把这一首词高声吟唱一遍,然后加一句短到不能再 短的评语。 “双鬓隔香江”啊,“玉钗头上风”一一好!真好! 这首词就算讲完了,学生听懂了没有?听懂了!从他做 梦一样的声音表情中,体会到了温飞卿此词之美了。讲是不 讲,不讲是讲。 ”(汪曾祺《唐立厂先生》 ) 上面提到的几位人物,除那位不甚知名的“方老诗人” 而外,如黄侃 (字季刚 )、黄节 (字晦闻 )、刘文典 (字叔雅 )、唐 兰(字立厂,厂念[Qn?演)等先生,都久已是现代学术史上 的名人了。他们的教诗词,有些什么特点呢?他们的学生 ? 穴宗白华先生,这里也姑且说是其外祖的“学生”吧 ?雪, 为什么当时能深受感动,几十年后还牢牢不忘呢?或者这么 问,这当中可有什么能为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所取法的呢? 我想至少有一点,那就是这些先生自己都是真正懂得 “诗”的,不觉得“诗”是身外之物,无关生活的痛痒;这 样,才能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诗中,借诗来抒发自己的种种情 意。也只有这样, “诗” 吟出来才不是无生命的、 死的文字, 才会在自己以至学生眼前展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一个个 极为感人的、充满生命力的“境”……置身于其中,学生又 怎能不为之深深感动呢? 诗,不是任何一种知识,更不是装饰,它存在的意义, 在于它创造的那一重重的“境” ?穴意境?雪,可供我们在惆 怅时,在欢愉时,在悲歌慷慨时……去吟诵,去体味,去借 以发抒自己的情意。唯有“内足以摅己” ,方能“外足以感 人”。比较我们现在的某些做法,是不是太忽略了这些呢? 龚建校,吴世英,教师,现居武汉新洲

文档评论(0)

dajiefude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