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人影响10亿中国人的菜篮,山东小县何以创造奇迹?.docxVIP

100万人影响10亿中国人的菜篮,山东小县何以创造奇迹?.docx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0万人影响10亿中国人的菜篮,山东小县何以创造奇迹? ◆寿光用一个产业富裕了自己,也改变了亿万国人的生活方式。? 正解局出品 如果不是去年的一场洪水引发菜价暴涨,可能许多人连寿光的名字都没听过。 这个只有110万人口、2000多平方公里,山东省的一个普通县级市,却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蔬菜之乡”。 寿光是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也有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寿光蔬菜指数”不仅影响着国人“菜篮子”的价格走向,甚至能左右韩国泡菜的产量。 20多万个蔬菜大棚,让一个普通县城在全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这似乎是个奇迹,却又顺理成章。 1.?寿光蔬菜有多牛? 寿光成为“中国蔬菜之乡”,似乎是命中注定。 大多数人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叫贾思勰的人,写了一本《齐民要术》的书,这是中国甚至全世界农业生产史上最牛的一本书。贾思勰正是山东寿光人。 前年有人在卫星地图上数出了寿光蔬菜大棚的数量,一共有231764个,密密麻麻排列在寿光60公里长、48公里宽的土地上。 从最初展示寿光蔬菜大棚试种“洋品种”,到如今国际农业精品展出,寿光把种菜这个农活,硬是玩出了智能物联网控制温室蔬菜生产这样的高科技和国际范儿。 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 寿光市有3处国家4A级景区,其中一个是“生态农业观光园”,还有一个是“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寿光已被深深打上了蔬菜的烙印。 在寿光的蔬菜批发市场,没有买不到的菜,也没有卖不掉的菜。这个亚洲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里,每天都有300多个品种、15000吨的新鲜果蔬,被运往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或是直接装进集装箱,当天就上了韩国、日本的餐桌。这些蔬菜,既有从20多万个大棚里刚摘下来的,也有从全国各地在这里集散的。 从8年前开始,每天发布的“寿光蔬菜指数”,成了全国各地菜价的“风向标”。就像股市的大盘指数一样,寿光蔬菜指数不光能让菜农、批发商看到每天的菜价和季度、年度走势,甚至为国家发布有关蔬菜建设政策的相关信息提供着参考依据。 寿光蔬菜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在国内。寿光蔬菜的野心,也绝不是输出萝卜白菜这么简单。已经连续举办19届的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仅是去年就吸引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签了100多亿的单子。 2002年和2010年,韩国发生过两次“泡菜危机”。特别是2010年那次,当时韩国国内一棵白菜的零售价就要1.38万韩元(约合人民币82元),“泡菜双骄”之一的白萝卜,价格也涨了两倍多。于是,大批白菜从山东出发紧急驰援,顺利帮助韩国解除了“泡菜危机”。 2.?寿光蔬菜崛起之谜 所有的偶然背后,都有必然。 30年前的寿光县,可想不到靠种菜能让自己变成“全国百强县”。年年冬天被大白菜、萝卜独霸餐桌的北方人,也万万没想到,寿光这个小县城,能改变他们靠冬储菜过活的单调菜单,在寒冬腊月也能吃到绿叶菜和水灵灵的黄瓜、番茄。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北方居民冬季采购冬储大白菜 这一切,都是因为30年前的春节,村支书给县委书记送去的那根顶花带刺的黄瓜。 1988年的春节前,寿光三元朱村村支书王乐义的堂弟从大连带回来2斤新鲜的黄瓜,这让王乐义眼前一亮。他拿着黄瓜就去找到了县委书记王伯祥,告诉他东北有人会种“过冬不用生煤火的大棚”,而种这种大棚蔬菜,一年就能成万元户。 年还没过完,王乐义就带着人去东北“取经”。除了学习技术,他们还从大连瓦房店请回来了真正懂技术的能人。可村里没人信靠晒太阳就能在冬天种出黄瓜,而且建一座冬暖大棚,要花7000块钱,这钱在当时能盖一栋房子了。 1989年,王乐义(右)召集村里党员推广大棚蔬菜种植 (资料图 据新华社) 既然技术可行,认准了就要去干,这是山东人的实诚和韧劲。王乐义带着同村的16个人,做了第一拨吃螃蟹的人。 1989年8月,他们砍掉了20多亩快要成熟的玉米。这在粮食金贵的年代,是冒着巨大的风险。还好,县委书记王伯祥给他们吃了定心丸,“损失县里补偿,政治责任我来承担”。 10月份建大棚,几个月后新鲜水灵的黄瓜,就在北方的风雪寒冬里上市了。?在猪肉只要2块钱一斤的时候,这些从来没在冬季市面上出现过的黄瓜,每斤卖到了10元。 这一季下来,17个带头建大棚的人,收入最少的也有2万出头,一下子全部成了万元户。有人带头而且成功了,1990年寿光的大棚数量一下飞涨到5000个,1991年变成了2.5万个。一场影响亿万中国人生活的绿色革命,在寿光开始萌芽。 1992年,王乐义(左)和技术人员探讨大棚改良方案 (资料图 据新华社) 寿光蔬菜的成功显然不能用好运气来解释。蔬菜大棚试验成功后,寿光县还做了件大手笔的事。县里奖励了那位从大连请来的能人8万块和一套房,还把他一家人都接到了寿光县,解决了农转非户口。这在当时的中国,绝对是一个相当惊人且困难的举动,但是这种重才招贤的做法对寿光日后的发

文档评论(0)

150****60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互联网产品运营推广以及k12教育内容。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