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精工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4、农耕时代的手工业5、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6、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第1课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中的“五谷”和“六畜”分别指的是什么?一、农业的起源1、起源:原始农业经历了从 向 的发展。2、特征:1)地域差别: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 和出现。2)作物结构:北方以旱地的 生产为主,南方以 生产为主。3)产业结构:以 为主、以 为辅,出现“六畜”。采集经济种植经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粟麦水田稻作种植业 家畜饲养业边学边做 我国古代形成了怎样的农业格局?其原因是什么?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格局: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 域出现,形成南稻北麦的农业格局。原因:地域、气候不同。启示:地理条件与经济的发展联系密切, 人与自然应协调发展。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生产工具进步时间主要工具认识原始社会 是主要耕作方式之一;工具简单(石器时代)商周时期 、 _是重要工具主要材料是 、 、 、 等春秋战国 农具、牛耕提高了 ,促进了精耕细作。曹魏翻车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的出现(是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唐代 和___ 刀耕火种石斧 石铲 石镰 木耒 骨耜耒 耜木 石 骨 蚌农业生产效率铁曲辕犁曲辕犁筒车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成就:①上古:大禹治水芍陂、都江堰、郑国渠②春秋战国:漕渠、白渠③西汉:两汉:治理黄河 坎儿井④特色灌溉工程:2.经验总结:古代农学知识理论四、耕作方式的演变(一)耕作方式的发展进步1.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简单协作方式 2.千耦其耘:大规模的 。1)时间: 时期盛行2)原因:生产力落后—— 原始3.个体农耕:1)原因:A生产力的发展: 和 的进步B生产关系的变动: 的出现2)时间: 时期商周 农具 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私有土地春秋(二)对小农经济的认识部分土地 家庭 3)特点:A拥有 ,以 为单位 B农业与 相结合,“男耕女织” C自给自足4)评价:积极: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 , _____ 较高。消极:A生产规模狭小,分工简单,阻碍____和______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B统治者过度压迫,使 容易破产,影响国家赋税徭役。家庭手工业 稳定 生产积极性社会分工交换经济 自耕农 阅读课本第五页白居易的诗篇,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认识自耕农经济的特点。2.自耕农经济的特点特点:①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生产;②落后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③自足、稳定性、: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生产积极性较高。④封闭性:较少商贸交流;⑤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经济破产的原因之一,也容易受天灾、战乱的干扰,小农经济非常脆弱。破产: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简单分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有哪些?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3.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式的经营方式。4.随着中华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经济重心的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成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西汉晃错《论贵粟疏》(2)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1分) 概括该材料的观点。(5分)材料二。(1分)主要观点:农民长年劳累、生活贫困;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农民生产规模小, 生产资料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生产、生活条件艰苦。(5分)边学边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请回答:(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2分)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3分)“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特点

文档评论(0)

职教魏老师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