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林改职工投资行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有林林改职工投资行为 中国林业建设严重滞后于中国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这一点毋庸置疑。一方面,中国林业不能提供充分的生态服务产品,生态环境严重失衡,旱灾、水灾、风灾、泥石流、沙尘暴等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1],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林产品供不应求,不能有效满足人们生活、社会生产的需求,林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直观的看,林业建设资金投入与需求之间的差距是制约林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林业资金是推动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条件,林业投资规模和方向将直接影响着林业的发展速度和方向。中国的林业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资金、国家开发银行和国外资金[2],社会资金在中国林业建设中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国有林区林改职工的资金投入是林业投资的重要社会来源之一。伊春国有林区自2006年4月29日开始进行林权制度改革,改革后的原国有林业企业职工身份发生显著的变化,通过承包国有林地获得相应的森林经营权利,成为独立的投资经营主体。近年来,专家学者对黑龙江省伊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进行了林改后承包户投资及收入的调查[3]、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的评价分析[4]、改革林权制度创新发展模式(国有林地承包经营)的调查[5]、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百户职工的实证分析[6]、林权改革效果的调研[7]、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焦点透视[8]、终于有了自己一片青山的阐述[9]、国有林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10]、国有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11]、国有林权制度改革问题的思考[12]。进一步深入分析国有林林权改革后林业职工的投资行为,探讨其投资倾向的内在形成机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管窥阻碍社会资金大规模进入林业建设的关键性制约因素,以便据此改善林业投资环境,为社会资金的广泛进入创造条件,将会有力地推动林业产业现代化的进程。 1伊春国有林林权改革后承包职工投资特点 黑龙江省伊春市试点的国有林权制度改革是将浅山区、零星分布的部分国有商品林地及依附的林木承包给森工企业的职工经营,它多属于疏林地、无林地和荒山荒地,可大力投资营林建设。在2011年10月对伊春市桃山林业局60户林改职工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多位学者公开发表的调查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伊春国有林区林改职工的投资行为具有4个方面的特征。 1.1对林地投资的林改职工比例低 朱洪革在对伊春195户林改职工进行调查后发现,有28.8%的承包户进行了造林抚育的投资,15.3%的承包户为发展林下经济进行了投资,14.4%的承包户同时进行了造林抚育和林下经济的投资,造林抚育平均投资额为1737元,林下经济平均投资额为1847元[3]。闫立海通过对遥感影像成果数据解析判读和叠加小班森林资源评估调查数据,对承包户的8526个小班、经营面积7.563994万hm2的林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共有15个小班森林资源与林改前相比发生明显的变化;实地调查表明,林改区林冠下新造林面积5640.7hm2,占可造林总面积的6.79%,有林地利用面积增加率为5.07%,试点期间发生经营活动的林地面积占10.18%[4]。2011年10月对桃山林业局林改职工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自2006年至2011年底5年间进行造林投资的户数占调查样本的38.3%,林改承包户户主文化程度越高越不愿意进行造林抚育投资,林改职工对承租林地进行营林投资不是一种普遍的选择。 1.2林改职工投资营林意愿下降快 刘世佳等人调查结果表明,林地承包后职工普遍选择“管住林木,搞活林地,发展林下经济”[5]。张蕾等人调查结果显示,有79.80%的样本林改职工家庭将木材生产作为主要目的;样本的营林意愿2007年比2006年同期减少了12个百分点,而林下种植意愿却增加了23个百分点[6]。王建林调查发现,伊春市桃山林业局2006和2007年两个春季造林期间,承包职工分别完成自费造林224.12hm2和692.15hm2[7]。据2011年10月从桃山林业局获取的数据,桃山林业局林改职工2008、2009和2010年分别造林85.64、25.17和5.6hm2,桃山林业局实际流转林地2745.54hm2,尚有205hm2左右的可造林地。王乐调查了解到,伊春市国有林区林改签订合同第一人乌马河林业局乌马河经营所职工蒋永彬2006年承包林地9.3hm2,当年秋整地6hm2,翌年在林冠下造落叶松1万株,同时培育袋装木耳2万袋;2008年造林0.3万株,同时培植木耳5万袋;2009年无造林投入而培植6万袋木耳菌,造林投入下降明显,林下经济投资上升显著。经测算,根据该林地实际林分郁闭度,栽植人工林2500株/hm2,总造林达2.3万株[8-9]。虽然经济林生产和林下种养殖的前期资金投入和用工要比营林生产前期投资和用工高出数倍甚至数十

文档评论(0)

天星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2242001000034
认证主体四川龙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ADW1H0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