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大校徽竟是鲁迅设计的,他可是美术全才
鲁迅先生在众多回忆鲁迅的文章中,萧红的《回忆鲁迅 先生》是写得尤为真挚自然的名篇。其中讲到某一日,萧红 穿了新裙子来鲁迅家,讨教先生的意见,鲁迅说她用红上衣 配咖啡色格子裙显得太浑浊, 继而发了一通评论: “人瘦不要 穿黑衣裳, 人胖不要穿白衣裳; 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 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 ”萧红 于是问:“周先生怎么也晓得女人穿衣裳的这些事情呢?”鲁 迅答曰:“看过书的,关于美学的。”“什么时候看的……”“大 概是在日本读书的时候……”在日本留学期间的鲁迅此番鲜 活的对话至今读来仍忍俊不禁。实际上,鲁迅对美学或曰美 术颇有研究。鲁迅爱买书,据学者统计,从他到北京工作至 逝世的 25 年间,收入的 1/10 都用来购书,位列家用、购房 后的第三大开销。鲁迅的书账也记得格外详细,在他庞杂的 书单中,美术相关书籍约占每年购藏的 1/5 。收藏家鲁迅周 氏兄弟长大后先后负笈东瀛。明治时期的日本处于艺术西化 风潮兴盛、现代美术制度确立的时期,鲁迅在日本大量接触 西洋美术,开始有意识地收集画谱。鲁迅向来对图像的功能 十分敏感, 1906 年直接触动他弃医从文的,并非文学,正 是“关于战事的画片”上麻木的中国人。 1908 年他和周作人、 许寿裳等一起筹划创办介绍外国文学和美术的刊物《新生》 虽然《新生》最后因“资本逃走了”而夭折,但那时鲁迅就计 划“准备利用图画做宣传工具了”。 1912 年,鲁迅受教育总长 蔡元培之邀北上京城,被聘为教育部佥事、社会教育司第一 科科长,主管美术馆、博物院、图书馆等事宜。除了有同乡 这层关系,蔡元培也略知鲁迅对美学美育富有心得,他毕生 注重美育,提倡“美育代宗教”,但时人能体会的非常少。蔡 元培指派鲁迅到教育部暑期演讲会讲授《美术略论》 ,鲁迅 日记中记载一共演讲了 5 次,不过听众多则二十几人,少则 几人,有次他冒大雨赴约,结果一个人也没来。局面如此惨 淡,也没让他完全挫败,鲁迅在 1914 年还组织开办了中国 第一次儿童艺术博览会,并择优作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 鲁迅与萧伯纳、蔡元培合影鲁迅的公务员生涯长达 14 年, 过得并不很开心。他刚到北京的头几个月,蔡元培就被迫辞 职,新任总长范源濂用道德教育代替了美育课,鲁迅对此愤 愤道:“闻临时教育会议竟删美育,此种豚犬,可怜可怜!” 教育部的差事是个闲职, 鲁迅在日记中写“枯坐终日, 极无聊 赖”。为了不白白浪费时间, 鲁迅开始搞收藏, 那时琉璃厂还 叫“留黎厂”,他一有空就饶有兴味地去淘宝,搜集了不少金 石拓片、 碑帖、版画、古钱币, 甚至古砖, 并辑校《嵇康集》 等古籍。民初乱象发展到袁世凯决计称帝时,政治空气日益 紧张窒息。抄古碑成了鲁迅逃避世事浊恶、麻醉自我的一种 方式。设计家鲁迅鲁迅与美术青年交流时自谦不懂画,在给
魏猛克的一封信中曾评价自己: “我不能画,但学过两年解剖, 画过很多死尸的图, 因此略知身体四肢的比例。 ”其实他不仅 懂行,专业,也常亲力亲为做设计。 1909 年鲁迅在杭州两 级师范教书时,画在备课笔记封面上的一只猫头鹰留存了下 来,不仅被后来的传记作者用以封面装饰,还常作为 LOGO 出现在有关鲁迅的大型美术展览上。猫头鹰造型线条简括, 极为精炼传神, 如今看来仍极富现代性, 有专业人士称“绝不 是信笔拈来之作”。沈尹默曾描写鲁迅,“在大庭广众中,有 时会凝然冷坐,不言不笑,衣冠又一向不甚修饰,毛发蓬蓬 然,有人替他起了个绰号, 叫猫头鹰”。鲁迅一直将这种传统 文化中的不祥之鸟引为知己, 用以自况, “我有时决不想在言 论界求得胜利,因为我的言论有时是枭鸣,报告着不大吉利 的事……” 190年鲁迅画的猫头鹰还有两个著名的设计也出
自鲁迅。民国初立,刚到北京的鲁迅便与同事许寿裳、钱稻 孙一同受命设计了国徽图案,相当一段时间内北洋政府的钱 币、旗帜、勋章上都使用了这一图案。国徽设计颇似欧洲古 老世族的家徽,按照鲁迅撰写的说明文字,创意脱胎于《尚 书》,图案包含日、月、星辰、山、龙、凤、总彝、藻、火、 粉米、黼、黻等古代冕服制度中的 12 种吉祥物, 又被称作“十 二章图”,象征国运久长太平。 1917 年,蔡元培在上任北大 校长的第二年,要设计校徽,没有聘请美术专业人士,而是 径直找到了鲁迅。鲁迅的作品被刘半农戏称为“哭脸校徽”, 其实相当简洁有力。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北”字像背对 背侧立的两个人,有如一人背负二人,寓意三人成众,北大 人肩负开启民智之重任。徽章结构紧凑,形似一具脊梁骨, 又可延伸出国家民主进步脊梁之意。这个校徽一经提交即被 采纳,一直用到 1949 年,在 20 世纪 80 年代重又启用,现 在的北大校徽就是在鲁迅设计基础上丰富而来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