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第 PAGE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1 页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读书:目的和前提》名师学案
【学习指引】《读书:目的和前提》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第13篇课文,这篇课文是黑塞写作的一篇文艺随笔。阅读这篇文章前,要通过搜集材料,了解黑塞的生平经历,了解到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提倡通过读书来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这篇文章,就是黑塞从切身体会出发,思考读书意义的一篇文章。整篇文章充满睿智的思考,又温暖感人。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筛选提炼每一部分的核心观点,辩证地分析比较,并思考其现实意义。同时,找出文中关于读书与修养的名句,细加体会。【素养目标】1.了解黑塞的生平及创作风格,探讨阅读经典作用,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2.理清思路,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文章严谨的逻辑顺序。3.了解随笔的相关知识,体会亲切自然的谈话风格,品味文中哲理性语句。4.学习求学之道,阅读经典著作,感受经典的力量,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学习重难点】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体会读书的意义。【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黑塞赫尔曼黑塞(HesseHermann,1877—1962),德国,。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比较重要的有:冯泰纳奖、诺贝尔奖、歌德奖。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爱好音乐与绘画。代表作品:《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2.了解时代背景黑塞迁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他认为通过读书能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一篇鼓励人们读书的杰作。3.了解“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感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狭隘()跋涉()慰藉()戕害()涉猎()卷帙() 一摞()纠葛()臻()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大无畏:望洋兴叹:别无他法:孜孜不倦:大失所望:了如指掌:各得其所:(二)初读课文【思考1】划分文章层次三、文本研究【思考1】研读第一部分1.认为什么是“真正的修养”?它的目的是什么?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2.黑塞认为获得“真正的教养”的途径有哪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什么?并概括其特点及作用。3.应该怎样研读经典?【思考2】研读第二部分1.倡导怎样的读书观?又有何原因?2.是如何论证“读书的前提是读者个性或人格的追求”这一观点的?3.少年时代的阅读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思考3】研读第三部分1.对读书提出了怎样的建议?2.你怎样理解“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这句话?【思考4】研读句子含义1.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具体目的”指什么?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2.“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3.如何理解“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的含意?【思考5】赫尔曼黑塞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倡导的是怎样的一种读书观?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取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思考6】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思考7】黑塞认为读书“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对于世界文学经典有人认为要“重复阅读”,要“精”读;也有人认为开卷有益,要“泛”读。你认为怎样才能有更大的收获?【思考8】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思考9】对比阅读读书苦乐杨绛读书钻研学间,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我与地坛》优质课教案.docx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我与地坛》优质课学案.docx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归园田居(其一)》学案.docx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我与地坛》导学案.docx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赤壁赋》优秀导学案.docx
-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乡土中国》优质课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高中必修(上)第七单元《故都的秋》简明学案.docx
- 统编版高中必修(上)第七单元《故都的秋》优秀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高中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docx
- 统编版高中必修(上)《故都的秋》学案.docx
-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学生版).docx
-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教师版).docx
-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质课学案.docx
-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课导学案.docx
-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拿来主义》名师学案.docx
-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拿来主义》优质课导学案.docx
-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师说》公开课导学案.docx
-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劝学》名师导学案.docx
-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劝学》公开课导学案.docx
-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乡土中国:“家族”“男女有别”》导学案(教师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