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七至九年级阶段目标提出的要求:“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大自然的语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以科学为专题的,选编的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是学生系统学习说明文知识的单元。本册共编排了两个单元的说明文,第三单元的课文是事物说明文,第四单元的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是事理说明文的开篇之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 说明文。文章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是本文的学习重点,从感性向理性认识物候和物候学及相关知识是本文的学习难点。? (二)教材内容: 《大自然的语言》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册书安排了两个单元的说明文,第三单元与第四单元,第三单元侧重事物说明文,而第四单元侧重事理说明文。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 说明文。文章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是本文的学习重点,从感性向理性认识物候和物候学及相关知识是本文的学习难点。《大自然的语言》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写的一篇科普文章,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也可以称之为科学小品。文章生动通俗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内容,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以及物候学研究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来促进生产丰收。本单元 说明文的教学是在前一单元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对说明文的体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除了要巩固所学的说明文相关知识外,还应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学生学法 指导和强化学生学法训练,深化和拓展学生知识。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 ??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说明文的知识,而且本文介绍丰富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贴近生活,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物候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教学手段与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自然界的现象》视频导入 二、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萌发( )翩然( ) 孕育( )簌簌( ) 销声匿迹( ) 风雪载途( ) 区域( )纬度( ) 2、文学常识:作者简介 三、活动一:走进“大自然” 要求: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思路。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作用?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温馨提示:边读边勾画文中重要语句。 四、活动二:探究“大自然” 要求: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作者在文中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举出两例来,说说有何好处? 五、活动三:品读“大自然” 要求: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3、植物的抽青、发芽等物候现象…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