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现代文阅读ⅱ专题5第3讲鉴赏现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课件.pptx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现代文阅读ⅱ专题5第3讲鉴赏现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五 现代诗歌与戏剧阅读第3讲 鉴赏现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从鉴赏层面看,对现代诗歌的考查,无外乎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一点与古代诗歌是相通的。只是在鉴赏中,要注意现代诗人的形象类型与古代诗歌不同,塑造形象的手法虽然“大同”,但也有“小异”,现代诗歌更重视比喻、象征,而较少使用典故;现代诗歌用白话语言表达现代人情感,虽然也有“炼字”“炼句”的追求,但不同于文言,似乎更重视语言的跳跃性和技巧性。考点一 鉴赏现代诗歌的形象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其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意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情感的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意和象融合的复合体,是作者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相凝聚的具象表现,是作者感觉到并写入诗中的具体事物。高考对形象的考查主要包括把握意象的内涵,鉴赏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或人物形象。一、了解现代诗歌形象特点现代诗歌形式自由,内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与古代诗歌相比,虽都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破了古代诗歌“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直率陈述与“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现代诗歌,在形象的塑造上,有三个地方明显地不同于古代诗歌。1.现代诗歌的形象更含蓄。古代诗歌中,无论是诗人形象还是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无论是咏物诗中的事物形象还是写景抒情诗的意象、意境,都相对具体可感;而在现代诗歌中,由于诗人们更加注重诗歌的含蓄性和表现技巧的创新,使一些诗歌的形象比较难以把握。如《刈禾女之歌》中的“刈禾女”,不少考生就定位不准。2.现代诗歌的形象更多样。在现代诗歌中,诗人的形象更加趋向于展现自我心态,诗中描写的形象更加碎片化,运用的意象多是现代事物,固定的意象含义被打破,描绘的意境也更切合现代生活。3.现代诗歌的形象更具有现代生活气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反映社会生活,表现现代人情感的现代诗歌中,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事物形象,乃至选用古代意境的诗歌,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现代人的生活气息。如舒婷的《致橡树》、郑愁予的《错误》。二、明确考查角度——抓住题型标志,看清设问角度题型标志常见设问角度题目中有“形象”“画面”之类的词语,要求分析鉴赏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2.诗中描绘了几个画面?这些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加以赏析三、明确方法步骤,找准思路依据鉴赏现代诗歌的形象“三思维”1.捕捉意象,揣摩形象。“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指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如《我爱这土地》中的“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都是寄予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意象。通过这些意象,可以揣摩出诗人形象或诗歌刻画的形象。2.借助情感,感知意象。诗歌是抒情的,除了少数直接抒情,大多数都要为情感抒发找个可代表、可象征、可寄托的具体的“象”。如果我们在整体阅读后对诗歌的情感有所把握,会更容易解开诗歌采用的“象”。3.调动想象,领略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或生活的图景(“境”)与作者的思想感情(“意”)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如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悲壮苍凉、孤独冷寂、清新优美等。对诗歌中这类形象的把握,要抓住意象,用想象去串联、补充,形成完整的意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我爱这土地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在这首诗中,诗人借“鸟”塑造了自己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解题指导】题目提示“诗人借‘鸟’塑造了自己怎样的形象”,可知是对诗人形象的赏析。由于题目指明了“借‘鸟’”,故可以围绕“鸟”这一意象分析诗人形象。“鸟”的特点诗人形象生前: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眼里常含泪水”饱受生活的苦难,挚爱着生养他的土地,为祖国和人民遭受的不幸而悲愤、呼号,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死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死后埋葬在祖国的土地里,毫无保留地全部献给这片土地【参考答案】诗人以“鸟”自喻,塑造了一个热爱生养自己的土地,为祖国遭遇的不幸悲愤、呼号,愿意为祖国献出自己的生命的诗人形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露田晓菲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忪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