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教你如何防范法律风险.pdfVIP

银行信贷:教你如何防范法律风险.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银行信贷:教你如何防范法律风险 信贷业务是金融传统业务, 而金融机构就如同一辆汽车, 自身的系统、 构造、 部件等在实践中不断地升级完善, 足已使自己在信贷这条老路上 “轻车熟路”。 但实际情况是, 金融机构仍然遭遇到各种困境, 诸如被监管部门预警和处罚、 审计和检查中暴露出各类风险及隐患、客户投诉、司法请求得不到法律支持 等。究其原因,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非“车”与“路”的问题,而是“司机” 的问题,即:信贷人员专业素质不过关,业务操作不合规或者处理情况欠谨 慎、全面,诱发风险。其中法律风险相对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 险等,更易识别、评估、监测与防控,但具有一定专业要求。 法律风险重在防控 我国属于成文法国家,成文法规为法律风险的防控提供了有效依据。同时我 国私法遵循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则,当事人有权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决定 是否参加、变更或者终止某种民事法律关系。合同自由是意思自治原则的具 体体现之一。具有相应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若无违反法 律强制性规定或者公序良俗的情形,都应认定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有效。 同时《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 14 条已明确“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 性规定”,而非“管理性强制性规定”。《商业银行法》《公司法》“三个 办法一个指引”等以及金融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的规定大部分属于管理性强 制性规定,虽然对金融机构具有政策层面的约束力,但是并不能以此为依据 认定其与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无效。 信贷业务大都涉及金融机构和客户的合同关系,其法律风险大都可以通过完 善合同文本、业务机制、操作流程进行规避或者转移。这为法律风险的防控 提供了有效手段。较防控不同,当法律隐患即成风险时,若客户不配合,便 很难再开展下一步补救措施。而丧失法律支持,金融机构将承担相应的永久 性的法律后果。所以法律风险就如“车祸”一样,重在“防”,发生时已措 手不及。 经过多年信贷实践,目前已有的管理制度、业务机制、操作流程、合同文本 等基本能满足各项信贷业务的合法性需求。但在信贷人员(尤其是新员工) 逐渐成为一名“老司机”的同时,如何成就并持续成为一名“好司机”,仍 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在法律风控方面,对信贷人员的忠告归纳为“三条线”“七个应该”,作如 下述。如于君有益,则喜不自胜。 一、 “政策高压线”不能触碰 金融,乃国之重器。国家对金融市场的保护和监管均甚于其他行业,对金融 从业人员在履职情况、职业操守方面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信贷人 员“三查”不尽职、操作不合规的行为便极有可能涉嫌 “违法发放贷款罪” 。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 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此罪。这里的“国家规定” 包括《商业银行法》 《担保法》 《贷款通则》 《合同法》等所有法律、法规、 规章、制度、纪律中有关信贷管理的要求。金融职业,实则是高危职业。 同时,违法、违规、违章的信贷业务操作可能导致合同无效。其风险主要来 自以下两方面:一是被司法部门认定为贷款诈骗罪、合同诈骗罪、违法发放 贷款罪等刑事犯罪而导致其对应的民事合同无效(目前司法实践主流观点认 为如是,但亦有浙江省高院判例认为此种情形下,如金融机构是善意的,则 该合同应认定为可撤销的合同);二是被金融监管部门认定业务操作违规, 法院据此认定金融机构主观“恶意”。根据《合同法》第 52 条和《担保法》 第 30 条,合同双方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该合同无效。实践中,对 于主观恶意的举证十分困难,但有较多案例显示保证人利用投诉渠道,紧逼 监管部门,获取反馈信息,借此突破“举证难”的困境。合规操作是保障单 位和从业人员自身权益的双重要求。 二、 “风险警戒线”不能松懈 对于信贷业务的每个环节, 都应当勤勉调查或检查, 及时监测风险, 练就 “火 眼金睛”,准确识别,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信贷业务要做到尽职“三查”, 即: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重贷前和贷时、轻贷后,导致贷后检 查流于形式,是目前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它的后果是造成金融机构无 法及时察觉风险、丧失“先机”

文档评论(0)

139****31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