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语外延与内涵演变的符号学阐释(历史学毕业论文).docVIP

汉语词语外延与内涵演变的符号学阐释(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语词语外延与内涵演变的符号学阐释(历史学毕业论文) 文档信息 属性: F-0181BU,doc格式,正文4934字。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适用: 作为文章写作的参考文献,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摘取等相关工作。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搞要 2 关键字:词义演变 符号学理论 词义扩展 2 一、引言 2 二、“走狗”词义的发展变化 2 三、“走狗”词义及感情色彩变化的符号学解释 4 图1: 5 Ⅰ能指 Ⅱ所指 5 Ⅰ能指 受人豢养的人 6 图3: 7 Ⅰ能指 虔诚追随某人的人 7 四、从“走狗”看汉语词汇的发展演变 8 五、结语 9 参考文献: 9 论文原创声明(模板) 10 论文致谢(模板) 10 正文 汉语词语外延与内涵演变的符号学阐释(历史学毕业论文) 搞要 摘要:摘要: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对汉语词语外延与内涵的演变进行讨论,并着重对“走狗”一词的意义及感情色彩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该词的感情色彩经历了由中性到贬义再到褒义的发展变化过程,其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除“走狗”一词外,汉语中还有很多词语的意义都在不同的社会及时代背景下发生了变化,词义的扩展是词义发展演变的一种主要趋势 关键字:词义演变 符号学理论 词义扩展 一、引言 在汉语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变化更新最快的当属词汇。现代汉语词汇在继承古代汉语词汇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几千年来,有些词语虽一直沿用至今,在结构上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在意义及感情色彩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比如“走狗”一词,最初并不带有贬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带上了“贬”的色彩。本文以“走狗”一词为例,对汉语词语外延与内涵的发展变化展开详细的论述。 二、“走狗”词义的发展变化 “走狗”一词来源于《史记?越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此句中,“走狗”是“猎犬”义,既无褒义,亦无贬义,为中性词。从这一时期开始,一直到晚唐结束,在这段时间内的文学作品中也多见“走狗”表示“猎狗”的这种用法。例如: (1)袁盎,文帝时,为楚相,病免家居,与闾里浮湛,相随行,斗鸡走狗。(《史记?卷一百一?袁盎晁错列传》 (2)田猎驰骋,弋射走狗,贤者非不为也,为之而智日得焉,不肖主为之而智日惑焉。(《吕氏春秋?贵当》 (3)景公走狗死,公命外供之棺,内给祭。(《晏子春秋》 大约到了明清时期,“走狗”一词的词义出现了变化,开始用来表示受人豢养的帮凶、谄媚的人或阿谀奉承的人。如: (4)正排着低品走狗奴才队,都做了高节清风大英雄!(孔尚任《桃花扇?听稗》 (5)操杖隶皆绅家走狗。(蒲松龄《聊斋志异?田七郎》 (6)大人官员,如同走狗一般,一时不及讲尽。(李春芳《海公小红袍传》 到了近现代,“走狗”的语义逐渐变为贬义,文学作品中罕见其表示“猎狗”义。该词义一直沿用至今,在现代的许多文学作品中都可以见到“走狗”的这种贬义用法。如: (7)两国相争,尚不斩来使,遑论草寇的走狗,何足污我斧钺。(许啸天《明代宫闱史?第一一一回》 (8)他也许更堕落下去,做一个军阀派的走狗。(胡适《我答汪先生的信》 (9)不仅广大劳动群众沦为任人宰割的亡国奴,连同助纣为虐的汉奸走狗们一样被作为异类随意蹂躏。(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9册) (10)利用我替他练兵打仗,利用你替他办学校培养走狗。(《彭德怀自述》 上文描述了“走狗”一词感情色彩由中性到贬义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个过程背后蕴含的符号学观点可用罗兰?巴特的理论进行解释。 三、“走狗”词义及感情色彩变化的符号学解释 罗兰?巴特是法国思想界的先锋人物,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和符号学家,他的符号学思想深受索绪尔和叶尔姆斯列夫等人的影响。在其代表作《符号学原理》一书中,既继承了索绪尔的“二分法”形式,将全书分为四大部分:语言与言语、所指与能指、体系与结构体、所指意义(denotation)与附加意义(connotation),又深受叶尔姆斯列夫ERC观点的影响,认为所有符号系统包括一个表达方面(E)和一个内容方面(C),而意义则相当于这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R)(罗兰?巴特,1988)。这样我们就有了ERC体系,而且它反过来之后又可以成为一个第二体系的延伸成分,成为第二体系的表达平面或能指。 罗兰?巴特把第一体系定义为“外延系统”,第二级体系定义为“内涵系统”。他认为,内涵系统的能指由外延系统的符号构成。至于内涵的所指,则同时具有一般性、全面性和分散性,可以说,它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这些所指与文化、知识、历史密切交融。正是通过它们,世界才进入符号系统(罗兰?巴特,1988)。符号的外延意义相当于一个符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行业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