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聚奎与沁源围困战(历史学毕业论文).docVIP

李聚奎与沁源围困战(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聚奎与沁源围困战(历史学毕业论文) 文档信息 属性: F-01821S,doc格式,正文4332字。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适用: 作为文章写作的参考文献,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摘取等相关工作。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搞要 1 关键字:李聚奎;沁源;围困战 2 二、李聚奎机动灵活地指挥沁源军民与敌开展形式多样的围困战 3 四、结语 6 参考文献: 7 [4]苏策.沁源围困纪实[J].边疆文学,1996(Z1) 7 论文原创声明(模板) 7 论文致谢(模板) 8 正文 李聚奎与沁源围困战(历史学毕业论文) 搞要 摘要:摘要:1942年10月20日,日军向岳北区发起“秋季扫荡”,占领了属太岳区第一军分区的沁源县并驻扎下来,此时太岳区又遭遇旱灾,身为军区司令员的李聚奎,临危不惧,运筹帷幄。他一方面机动灵活地指挥沁源军民与敌开展形式多样的围困战,另一方足智多谋地率领全县军民节衣缩食、自力更生。最终迫使侵略军逃离沁源,在抗日战争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关键字:李聚奎;沁源;围困战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6-0152-02 沁源县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抗日战争时期,属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管辖。沁源围困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典型的群众性围困战。1944年1月延安《解放日报》社评发表《向沁源军民致敬》一文,高度评价道“模范的沁源,坚强不屈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是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之一”[1]105,这一出色的抗日范例与作为决死一旅旅长兼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的李聚奎是分不开的,在敌人的重兵围困与“扫荡”之下,如果没有沉着冷静,机智灵活的指挥,如果没有军事训练和指挥作战的高超方法,很难想象沁源围困战最终会取得胜利。 一、日军对太岳区发起毁灭性大“扫荡”,欲建“山岳剿共试验区” 太岳抗日根据地是晋冀鲁豫边区的一个下辖区,沁水、浊漳河等贯流其中,太岳山、伏牛山等纵根据地贯南北,沿河平原土壤肥沃,麦面产量高。无论在地形、地理环境,粮食物资的供养等方面,太岳区都具有长期抗战的天然优势。因此,太岳根据地是一块意义重大的抗日战略地区,也是日军三番五次不惜付出惨重代价也要夺取的原因。 沁源,是太岳区领导机关的常驻地。为彻底摧毁太岳抗日根据地,日军曾对这里多次疯狂“扫荡”。1942年10月下旬,日军集36、37、69师团连同伪军共计一万余人,对岳北区进行大“扫荡”并占领了沁源。11月,69师团的三个大队,驻扎于洪洞到沁源一线不走了。其一面在城关、阎寨、中峪、交口四个重要村镇扎据点,进行分区“清剿”,实施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妄图彻底摧毁沁源军民的生存条件;一面大兴土木,昼夜不停地筑碉堡,修公路,更甚至在城关外竖起“山岳剿共?验区”的牌子。“据说这是华北敌酋冈村宁次总结了几年失败教训后提出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新花招”[1]110,企图通过军事行动配合政治上的怀柔政策,逐步将太岳根据地变成他们的“治安区” 二、李聚奎机动灵活地指挥沁源军民与敌开展形式多样的围困战 面对这种态势,任决死一旅旅长兼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的李聚奎深刻认识到此次与敌斗争的长期性。一方面命分区所属的决死一旅38团和沁源县委联合组成了“沁源围困指挥部”,全力动员城内居民进行空室清野,填井埋粮,将敌置于一个“没有人民的世界”,使之不能长期立足;另一方面指挥第一军分区以一部分主力转至外线作战,另一部分主力留在沁源地区,联合并加强地方武装,决定将决一旅部队和地方民兵组成十三个游击集团,每个游击集团又分三个轮战队,每个轮战队分成战斗、训练、生产三班,半个月轮换一次,以保证战斗、生产两不误,坚持中心区的斗争。作战形式多样的围困战由此展开了。 冷枪斗争,是围困斗争初期对敌的作战形式。冷枪队是从决一旅部与地方民兵中挑选出优等的射手组成,经常性地埋伏于敌据点四周以及敌军经常出没的二沁大道。冷枪队的作战策略是根据敌军出兵数量多寡随机变换的。日军派出兵力少,冷枪队就一鼓作气全歼敌人;日军派出兵力较多,冷枪队就以指挥官为主要打击对象,集中力量消灭之。冷枪队最大的优势就是成员数量少,目标小,常常是打一阵就迅速撤离,还未待敌军弄清出对方是什么来路、有多少兵力,冷枪队就早已没有踪影了,使敌找不到目标,这种作战方式就是用极少的兵力给敌以有力打击。 地雷战,是围困斗争中杀敌的主要手段,更是日军谈虎色变的斗争方式。随着斗争的深入发展,打击敌人的方式与武器也不断改进。为有力打击敌人,李聚奎鼓励民兵和群众放手去干,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开办地雷训练班,由群众自己发明制造雷。所造雷“成本低,制造简便。老人小孩都参加造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行业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