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内科学(继教)PPT课件 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09第九章 功能性胃肠病.pptx

内科学(继教)PPT课件 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09第九章 功能性胃肠病.ppt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功能性胃肠病作者姓名:苗新普 作者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第八章 功能性胃肠病目录第一节功能性消化不良第二节肠易激综合征第八章 功能性胃肠病重点难点了解 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 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 及治疗。第八章 功能性胃肠病第一节功能性消化不良第一节 功能性消化不良概念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指具有慢性消化不良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感及早饱,也包括上腹部胀气、嗳气、恶心和呕吐等,但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来解释产生症状的原因,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第一节 功能性消化不良一、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认为多种因素共同参与FD的发病过程。胃十二指肠动力异常:主要表现为胃排空延迟和胃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内脏高敏感:胃酸与H.pylori精神心理因素遗传饮食和生活方式其它第一节 功能性消化不良二、临床表现主要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上腹不适或疼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常以其中一个或一组症状为主。部分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多起病缓慢,病程为数月、数年或更长。上腹痛为常见症状之一,多无规律性,部分患者以上腹痛为主要症状,伴或不伴有其他上腹部症状。上腹胀为最常见的症状,多发生于餐后,或餐后加重。早饱、嗳气亦不少见。部分FD患者还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第一节 功能性消化不良三、诊断和鉴别诊断1.诊断 主要基于症状,FD临床诊断标准为: 必需具有以下症状的一种或多种:①餐后饱胀;②早饱;③上腹痛;④上腹烧灼感。同时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诊断之前至少6个月开始出现症状,并在最近3个月符合诊断标准。2.诊断分型分为餐后不适综合症(PDS)和上腹疼痛综合症(EPS):PDS:①餐后饱胀不适(影响日常活动);②早饱不适感(不能完成平常餐量的进食)。EPS:①中上腹痛(影响日常活动);②中上腹烧灼不适(影响日常活动)第一节 功能性消化不良三、诊断和鉴别诊断3.诊断程序诊断FD需首先排除器质性疾病,对消化不良患者的评估需包括有无警报症状、症状频率和严重程度、心理状态等。消化不良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物化学、粪便隐血、上腹部超声等,根据需要还可行结肠镜、上腹部CT或MRI检查。在寄生虫感染流行区域,建议行相应的病原学检测。我国Hp感染率和上消化道肿瘤患病率高,推荐初诊的消化不良患者及时进行H.pylor检测和胃镜检查。4.鉴别诊断 上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胆道、胰腺疾病、糖尿病患者等第一节 功能性消化不良四、治疗1.—般治疗 建立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避免某些能够导致或加重FD患者的食物如粗粮、高脂饮食、刺激或辛辣食物、碳酸饮料、乙醇和浓茶等,避免个人生活经历中会诱发症状的食物。特别要消除精神紧张、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可根据患者不同特点进行心理疏导治疗。2.药物治疗(1)抑制胃酸分泌药 是EPS患者的首选药物,一般疗程为4~8周。 (2)促胃肠动力药 是PDS患者的首选药物。第一节 功能性消化不良四、治疗2.药物治疗(1)抑制胃酸分泌药 是EPS患者的首选药物,一般疗程为4~8周。(2)促胃肠动力药 是PDS患者的首选药物。(3)消化酶制剂 (4)根除H.pylori治疗(5)精神心理治疗(6)中药和穴位刺激治疗第二节 肠易激综合征第二节肠易激综合征第二节 肠易激综合征概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症状多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频率和(或)性状]的改变,缺乏临床常规检查可发现的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排便习惯紊乱(包括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和腹胀都是IBS的典型症状。第二节 肠易激综合征一、病因和发病机制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认为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肠道动力异常: 2.内脏高敏感 是IBS的核心发病机制,在IBS症状发生和疾病发展中有重要作用。3. 大脑与胃肠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CNS)-肠神经系统(ENS)的相互调节作用 4. 感染 5.心理-社会因素 第二节 肠易激综合征二、临床表现 1.腹痛 几乎所有IBS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疼痛可为局限性,亦可范围较广且定位模糊,但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性质多样,发作和持续时间不定。常出现于餐后和排便前,可于排便或排气后缓解。极少睡眠中痛醒。2.大便习惯改变 主要为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3.大便性状改变 4.其他 部分患者可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精神症状。多数患者可伴腹胀和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meu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执业医师持证人

文档随时下架,尽快下载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2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执业医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