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颠覆传统工艺——汉代兵器冶金的内在美
中国古代钢铁冶金技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极其另类的特性, 走上了一条和世界其他各大
文明所截然不同的路子。 在中国以外的主流文明们在古代主要是采取块炼铁法。 也就是由铁
矿石在固态氧化还原反应下获得海绵铁,即熟铁,这是一种固态的接近于纯铁的低碳合金。
在经过锻打排渣以及进一步表面渗碳以后, 可以制成钢, 这是一种以熟铁和锻造为主的技术
路线。
而假如燃料加的比较多, 炉中铁会吸收比较多的碳从而成为铸铁, 即生铁。 这种铁的熔
点要比纯铁低不少,大约为 1150 摄氏度。“生铁是既硬且脆的,很难用于实际生产,欧洲
人最初炼出生铁时, 曾将之当成废物抛弃 (《中古古代金属冶炼和加工工程技术史》 何堂坤)。”
而中国铁器时代初期, 则用半液态铸铁直接铸成农具使用, 是一种以生铁和铸造为主的
路线。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早早出现铸铁却长期坚持使用青铜兵器的原因——因为铸铁性能低
劣不适合制造兵器, 而农具不需要多高的机械性能。 先秦时代中国只有比较少的例子采用块
炼铁法锻造兵器的。 等到了汉代, 对钢铁兵器的需求使得炒铁技术的发明应运而生, 铸铁流
硬而脆不适合做兵器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1
炒铁“以生铁为原料,并将之加热到胶融态, 在氧化性气氛中使生铁脱碳成可锻铁,包
括钢和熟铁。为加速碳的扩散和氧化,冶炼过程中需不断的搅动金属,有如炒菜一样。”因
此称为炒铁,也称炒钢(《中古古代金属冶炼和加工工程技术史》)。
在前述西汉初期的南越王墓, 有学者分析并报道过其中 9 件铁器的分析情况, 其中就有
7 件定成了炒钢制品。而在徐州狮子山楚王陵(约公元前 175~前 154 年下葬) ,有学者分析
过 21 件楚王陵铁器,其中 5 件为炒钢制品。而汉代长安武库出土的大批钢铁兵器,有学者
对其中至少 12 件标本进行了金相分析,发现其绝大部分都是炒钢制成的。除此以外还有陕
西扶风墓汉剑等也为炒钢制成(《中古古代金属冶炼和加工工程技术史》)。
炒钢技术是在西汉中期开始普及的,这对汉代钢铁兵器的普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汉代能够迅速普及钢铁兵器的原因。 由此中国生铁终于可以简单的转化为熟铁
或低碳钢材料, 为进一步的兵器深加工做好了准备。 “百炼钢”就是其中兵器制造技术的质
最优者。
“百炼钢”工艺实际上就是以炒钢为原料。进一步加工锻打。 炒钢冶炼是在液态, 半液
态下进行的,渣铁分离状况虽较块炼铁为良, 但依然较为困难。在古代技术条件下,使渣铁
分离的基本方法主要还是要依靠锻打,锻打得充分,夹杂就较少, 产品质量就较高;锻打不
2
充分,残留夹杂较多,质量便会受到影响。所以,在一定条件下,锻打就成了提高炒钢质量
的一个关键。 《说文解字》: “锻,小冶也。”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率性篇》说道 “岂
利剑之锻与炼, 乃异质哉?工良师巧, 炼一数至也。 试取东下直一金之剑 , 更熟锻炼 , 足其火 ,
齐其铦 , 犹千金之剑也。”此十分透彻地阐明了锻打与产品质量的关系,一把普通的铁剑,
多次加热锻打, 便可大大地提高质量,成为价值千金之剑。于是锻炼次数的多少, 一定程度
上也就成了衡量刀剑质量的一种标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