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的教学设计.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氨气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 1( 第三版 ) 第四章第四节第 1 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 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水的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 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氨气的制法及铵盐的性质安排 在下一课时学习。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 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 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 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 方面则更差。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史料和新闻报道创 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充分运用实验探究, 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 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 “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 即: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解决问 题→提出新问题 ?? 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创 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对问题的探究,去 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内 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 3 、提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的思 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 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2、 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 识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并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 1、氨气的化学性质。 2 、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来解决 实际问题。 1、氨水的组成及其碱性。 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 3 、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达到师 生、生生交流互动,创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 水、酚酞试液、 浓氨水、 浓盐酸、 浓硫酸、浓硝酸、红色石蕊试纸、热水、脱脂棉、烧杯、集 气瓶、双孔胶塞、铁架台、导气管、毛巾、两端开口的长玻 璃管、橡皮塞等。 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解决 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和死亡问题,是化学技术 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贡献之一,化学家有关氨的研究曾 获得三次诺贝尔化学奖: 1918 年,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因为发明合成氨方 法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哈伯的合成氨方法是人类科技发展 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 是化工生产实现高温、高压、催化反 应的第一个里程碑。 1931 年,是德国工业化学家卡尔·博 施因为改进合成氨方法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博施的主要贡献 是改进了哈伯首创的高压合成氨法,找到了合适的氧化铁型 催化剂,使合成氨生产工业化,称为“哈伯—博施法” 。XX 年 10 月 10 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 特尔因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得 XX 年诺 贝尔化学奖,格哈德·埃特尔最重要的贡献,是合成氨的机 理研究。 人类为什么对氨如此的感兴趣?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和 用途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第四节 氨、硫酸、硝酸 据新安晚报消息 : 4 月 8 日早晨, 一辆装有 22 吨液氨的槽罐车, 在铜陵市 某地发生泄漏, 槽罐喷出的白色气柱有四五米高,发出的 “哧哧”声

文档评论(0)

tianshidechib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