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单元 综合与测试 精品课件 (含答案).pptVIP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单元 综合与测试 精品课件 (含答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风云变幻八十载: 中国近现代史线索梳理(1840年-1919年) 《中外历史纲要·中国史部分》(第16-20课)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目录:中国历史大事件时间简轴(1840-1919) 1840 鸦片战争 1851 太平天国运动 1856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1860s-1890s 1894 甲午中日战争 1898 戊戌维新运动 1900 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 八国联军侵华 1906 清政府预备立宪 1911 辛亥革命 1912 清帝退位 建立中华民国 1919 五四运动爆发 1917 加入一战 1915 北洋军阀割据 袁世凯复辟 新文化运动 列强侵华史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发动时间 发动国家 发动目的 签订条约 条约危害 战争影响 1840年 1856年 1894年 1900年 英国 英国、法国 日本 英、法、美、德 意、日、奥、俄 打开中国市场,扭转贸易逆差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转嫁国内危机,贯彻大陆政策 进一步瓜分中国,镇压义和团运动 1842《南京条约》 1843《虎门条约》 1844《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领事裁判权、关税自主权等权利,加重人民负担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被迫卷入世界市场,打破闭关锁国和朝贡外交局面,国际地位下降 1858《天津条约》 1860《北京条约》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内河航运权,侵略势力深入内地;进一步加重人民负担 火烧圆明园;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95《马关条约》 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着中国民族之资本主义发展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洋务运动破产;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1901《辛丑条约》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通过外交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民抗争史 一、太平天国运动 金田起义 1851 永安建制 1851 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 1853 天京事变 1856 洪仁玕 《资政新篇》 1859 最终失败 1864 背景 败因 评价 国民抗争史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2)清政府吏治腐败,各级官吏大肆搜刮人民,阶级矛盾激化; (3)两广地区自然灾害连年不断,各种矛盾尤为突出; (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且参加民众日益增多。 2.败因 (1)重大战略决策失误; (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直接原因); (3)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国民抗争史 一、太平天国运动 3.评价 (1)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改变了清政府的权力结构,汉族地主势力崛起。 (2)催生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创办的部分军事工业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3)《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 (4)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 国民抗争史 二、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背景 代表人物 主要内容 评价 目的 内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 外患:两次鸦片战争均以失败告终,致使领土主权丧失 直接:镇压农民起义,抵御外来侵略 根本:维护清朝统治 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军事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 ——“自强” 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矿务 ——“求富” 积极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国民抗争史 三、戊戌维新运动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民族危机加深;维新思想兴起。 2.过程: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光绪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斩菜市口 3.败因: (1)客观: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守旧势力的强大。 (2)主观: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①维新派未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甚至把希望寄托在同样也是封建势力代表的帝党官僚身上。 ②维新派对外国侵略者的本质缺乏深刻认识,甚至对西方列强抱有幻想。 ③维新派自己既没有真正的实力,又完全脱离群众,甚至仇视农民革命。 国民抗争史 三、戊戌维新运动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293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