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本书是费孝通 1937 年在云南教书时,从《乡村社会学》这门课的讲义
中整理而来, 书中的观点都是作者实地考察和教学思考的结果,充分分
析了乡村社会的特点及其成因,豆瓣评分 9.2 ,当之无愧的大师之作。
不同于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一味的批评与鄙视,费老不仅客观地
描述了现象,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做了成因的分析,很有启发性。
读书笔记
乡土本色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土”指泥土、土地,农耕
文化养育了中国的礼俗文化,人与人之间靠的是熟悉、信任;殖民文化
养育了法理社会,人与人之间靠的是契约精神。
文字下乡
首先要明确文字和语言在人与人之间交流时所起的作用, 文字和语言在
乡土社会作用被减弱(声音、动作、表情的交流更加准确、生动)。乡
土社会缺乏文字普及, 并不是因为乡村 “不文明”,而是因为 “非文字”
的交流途径是乡村生活自然演进的结果。乡土社会是个面对面的社会。
再论文字下乡
个人的今夕之隔, 社会的世代之隔。文字克服了个人记忆和社会传承在
时间长河中的局限性, 但乡土文化的总量相对有限, 传承靠口口相传 (记
忆)足以完成。
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以个人为中心,以生育和婚姻关系为纽带,形成的错综复杂
的人际关系网络。区别于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不同的社会组织形式产生不同的道德体系, 差序格局要求 “克己复礼”,
以个人为中心发散出不同的关系线: 亲情线 (孝悌)、友情线 (忠信)...
家族
乡土社会的家庭是沿父系单系传递的, 在结构上是一个氏族, 称为家族。
家族必须是绵续性的,因为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是长期绵续性的,
所以家族不因个人的成长或死亡而分裂或结束。
男女有别
感情定向:文化所规定个人感情可以发展的方向。 亚普罗和浮士德两种
两性感情观的冲突。 乡土社会是一个孤立的小天地,不需要新的社会关
系, 以同性为主轴、 异性为辅轴的单系组合更适合于完成社会事业的需
要。将天国现世化,以现世为天国。对生活的态度是以“克己”来迁就
外界,一切足以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男女的鸿沟由此筑下。
礼治秩序
人治 VS 法制。礼 VS 法。乡土社会中,传统的权威性使人产生敬畏感,
人们出于内心的服膺以传统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所以,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无讼
乡土社会,解决纠纷的主要目的乃是完成教化(礼)。法律不是为了教
化,而是为了保护个人利益。法治抑或礼治,取决于社会变迁程度。社
会变迁加剧, 人口流动的冲击下人们相互不再熟悉,人们的合作只能以
契约来维持。
无为政治
政治权力分为两种, 完全靠暴力维持的横暴权力和根据契约而产生的同
意权力。 横暴权力存在的基础是经济利益的诱惑, 同意权力存在的基础
是社会分工合作。乡土生活的主流是自治,即礼治社会的自发运行。
长老统治
乡土社会中的权力,既非专制的亦非民主的,而是教化性的。乡土社会
在长幼之序的规范下自然产生宗族长老, 宗族长老行使教化性的权力来
维护乡土的稳定。
血缘和地缘
在乡土社会中的地缘关系依附于血缘关系,地缘是血缘的投影。血缘社
会中商业很难发展。 地缘是从商业里独立壮大的社会关系, 人情问题不
再成为商业发展的限制。
名实的分离
乡土社会中的长老权力是稳固的, 但为了应对社会缓慢变迁的需求而产
生了名与实分离的现象。 即承认或说维持形式上的长老权力意志, 而在
内容上加以注释和曲解,从而实现改变。名与实的分离,就是乡土社会
的变迁。
从欲望到需要
从“欲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