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芦花》教案沪教版.pdfVIP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芦花》教案沪教版.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2020 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 4 课《芦花》教案 沪教版 【自学指导】 1. 理解本文引用、递进的作用。 2. 通过反复阅读、认真质疑,细心体会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 通过学习,培养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趣,树立保护自然的问题观念。 【正音正字】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 眺 ti ào 没膝 mòx ī 咫 zh ǐ 窸窣 x īsī 萦 yíng 鹬 yù 倏 shū 【积累词语】找出文中的成语或好词语,并认真抄写: 凭窗远眺 宛转萦回 此起彼伏 失魂落魄 无边无际。 【朗读课文】 【课文简析】 第 1 段,作者开宗明义地引用别人的话, 反衬并突出自己的观点: “我所爱的正是这个 不值一看的芦花”。 第 2 段,指出芦苇所在的位置。 第 3-5 段,作者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芦苇荡,自然界的一切在这里和谐相处,美不胜收。 这部分是全篇的精华,作者通过远眺与近观,涨潮与落潮,亦动亦静、亦人亦物的描写,把 芦苇荡写得摇曳生姿。随着作者清丽的文章,我们仿佛进入到那片密密麻麻的芦苇之中。 第 3 段,用递进写芒草, 写出作者深入芦荡腹地。 “与渔夫相撞”有声有色, 情趣倍增。 第 4 段,作者站在堤上远眺,看到的是“茫茫一片,全是芦花荡”和“碧水和帆影”。 第 5 段,写细心的作者还发现芦苇荡里不仅有鱼栖息,更有鹭鸶和鹬鸟的踪影。 第 6 段,写作者听到“远处响起了枪声”, 看到群鸟惊恐地“飞入芦花丛中”, 然后是 一片死寂,大自然的和谐和优美被“枪声”打破,充满生机的自然变得死寂。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军国主义的反动本质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面对冷酷的现实, 德富芦花的思想发生了急剧变化,他对资本主义制度也由追求、赞颂,变为怀疑、否定。 【思维训练】 (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①凭窗远眺: ( 靠着车窗向远处眺望。 ) ②宛转萦回: ( 鸟鸣声抑扬动听。 ) ③此起彼伏: ( 渔歌和橹声,那边刚刚停息,这边又响起。 ) ④失魂落魄: ( 小鸟听到突如其来的枪声而惊慌不定。 ) 2. 作者在火车上看到的芦花有什么特点? 作者在火车上看到的芦花的特点是:广阔而雪白,即“茫茫一色”、“如雪”。 3. 怎样理解“忽然撞在什么东西上,摔倒了。对方也惊叫了一声”? “忽然”,说明这次“撞”得很意外,本以为这样的芦荡是荒芜一片, 却不曾想, “撞 在什么东西上”,而且对方还“惊叫了一声”。这里的一“撞”、 一“叫”,打破了人迹罕 至的芦苇荡的宁静,让芦苇荡充满了生气。 4. 第 4 段的后半段,作者描绘了什么图景? 这里作者描绘了退潮和涨潮两幅图景: 潮退的时候, “芦根上有小螃蟹在爬动”, 涨潮 的时候,“渔歌和橹声,此起彼伏”。 5. 作者爱芦花、写芦花,却细致地描写小螃蟹,还有渔歌和橹声,是不是多此一举? 不是。 小螃蟹、渔歌、橹声和芦花相映成趣,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使 作者笔下的芦花更富生机。 6. 如何理解第 5 段的内容和作用? 这一段,写出大自然的生灵和谐地生活在一起,相映成趣,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图景。 作者以新的视觉观察自然,用朴实无华的笔调描绘大自然的新姿,大自然的美丽就在身边, “美是亲近所得”。 作用: “鱼”与前文“扛着钓竿的渔夫”照应; “鹭鸶和鹬鸟”与后文“鸟类失魂落魄 地鸣叫”照应。 7. 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最后一段,隐含作者对现实丑陋行为的批判,全文的主旨也在这里得到了深化。

文档评论(0)

hsxsmxxw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