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第16课 过小孤山大孤山 第四单元 人教版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陆游一生极力主张抗金,恢复中原,因此几度遭到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通判。第二年闰五月,他由故乡山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览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写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陆游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新知导学 背景助读 基础梳理 5.明句式 (1)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判断句 (2)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介词结构后置句 (3)丹藤翠蔓,罗络其上 省略句 【目标一】 概括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作为一篇游记,本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旨是什么? 参考答案(1)记过烽火矶所见,突出山之“怪奇”。(2)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见之景,突出“峭拔秀丽”,且移步换景,由远及近。(3)记八月二日所见之景,突出大孤山之奇: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4)结尾处交代六日行程,显现日记体之特色。 主旨: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答疑解惑 问题导思 【目标二】 赏析作品的形象,鉴赏其艺术手法 1.作者笔下的小孤山、大孤山各具有怎样的特点?文中是如何表现这些特点的? 参考答案小孤山巉然孤起,峭拔秀丽;大孤山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作者在写小孤山时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又用它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这一特点;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对比,衬托了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之上矣”。 写大孤山则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通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然后与小孤山相对比,从而突出各自的特色。 2.本文写了很多景点,作者是怎样将各个景点联系在一起的? 参考答案由于景点太多,仅孤立地写出特征,可能会给人一种凌乱之感。因此,作者注意了景点间的联系。 ①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构成整体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 ②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文章屡次写江流和船行,即在分散的景点中贯以线索。写澎浪矶和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比,更见出其间联系,从而由各景点共同组成一幅长江山水图。 ③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善于改变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将一幅幅立体可感的长江山水图展现在读者面前。如写烽火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过其下的近观,又有一石“杰然特起”的特写镜头。写小孤山亦有“自数十里外望之”的远望,“愈近愈秀”的近观,“冬夏晴雨”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别是对小孤山的描写,观察角度和观察点的灵活多变,充分地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 1.作者是怎样融情入景,显露自己心境的? 参考答案(1)写峭石:“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山有万状,石有万种,作者为何偏偏只写“不附山,杰然特起”之石呢?我们自然会想到受南宋朝廷主和派排挤、打击,仍不改恢复之志的作者的孤傲情怀。 (2)泊沙夹,游庙宇,“徙倚久之而归”:“徙倚久之”,绝不仅仅只是想多看几眼风景,更是表达了面对半壁江山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绪。 多维探究 (3)“俊鹘抟水禽”,这本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算不上怪异景色,而作者却将其作为一景写入其中,并叹“甚可壮也”,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所感叹的不仅仅是“俊鹘抟水禽”吧?联系陆游的抱负理想及前半生的经历,我们可以联想到作者此时多么希望南宋的将士个个像俊鹘,希望南宋对金的斗争像俊鹘抟水禽一样威武雄壮,动人心魄。 (4)江水清浊分明,“合处如引绳,不相乱”:作者在文中写江水清浊,隐喻主战和主和两派的势不两立。 2.阅读苏轼的《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试比较诗歌与散文创造形象的不同。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宋]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参考答案不同:诗歌展现的形象和具体事物间的距离比较大,多有跳跃和省略,能让我们的想象飞得更高。散文交代具体,描写细致真实,给人具体逼真的感受,能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过小孤山大孤山 文脉图解 巧妙组合,井然有序 《过小孤山大孤山》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也流露出作者的爱国忠君之情。文中所涉景物繁多,但由于作者注意了景点间的联系,笔下景物多而不乱。 1.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和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构成整体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 2.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文章屡次写江流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六单元-第27课-项脊轩志-3.ppt
- 新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第11课-将进酒-1.ppt
- 新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第11课-将进酒-2.ppt
- 新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第11课-将进酒-3.ppt
- 新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第12课-阁夜-1.ppt
- 新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第12课-阁夜-2.ppt
- 新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第12课-阁夜-3.ppt
- 新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第13课-李凭箜篌引-1.ppt
- 新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第13课-李凭箜篌引-3.ppt
- 新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三单元-第14课-虞美人-1.ppt
- 新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第16课-过小孤山大孤山-2.ppt
- 新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第16课-过小孤山大孤山-3.ppt
- 新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第17课-庖丁解牛-1.ppt
- 新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第17课-庖丁解牛-2.ppt
- 新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第17课-庖丁解牛-3.ppt
- 新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第18课-项羽之死-1.ppt
- 新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第18课-项羽之死-2.ppt
- 新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第18课-项羽之死-3.ppt
- 新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四单元-第19课-阿房宫赋-1.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