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烘炉操作与管理
烘炉点火与操作
焦炉烘炉点火包括烟囱点、分烟道点火、机焦侧小炉灶点火。
一、烟囱和分烟道的点火及操作
1、烟囱小灶点火前总烟道翻板、分烟道翻板处于关闭状态。
2、烟囱小灶点火前,先在烟囱内的下部进行加热1-2天,以驱散下部部分水分。
3、点燃两个烘烟囱的小炉灶进行烘烤,控制其日升温速度不大于30℃。
4、用气体烘炉时,应碳化室小灶点火前7天左右进行烘烟囱。
5、烟囱吸力达到100-150Pa时,可停止烟囱小炉灶的加热,并可拆除两个小炉灶。
6、分烟道小炉灶点火前,所有废气盘废气砣全部落下。
7、打开通往总烟道的机焦分烟道翻板,并点燃分烟道烘炉灶。
8、分烟道吸力达到80Pa时,才具备碳化室烘炉小灶点火的条件。
二、碳化室小炉灶的点火及一般操作
1、无论何种燃料烘炉,其碳化室小炉灶产生的载热气流要求均匀分布炉体各部位。
2、将全部废气砣用木杆支起,高度为450-500mm。
3、调节机焦侧烟道翻板,保持分烟道吸力为50Pa。
4、从炉子一端按照单数(或双数)开始点火,同时打开已点燃炉号的进风口。
5、全部点火后的2-3天,将焦炉四角抵抗墙烘炉小灶点火。
6、用气体燃料烘炉时,当燃烧室温度升至30-50℃时,可将其他小灶全部点火。
7、用气体燃料烘炉时,当炉温达到750-850℃时,焦炉改为正常加热。
三、炉体各部温度的测量
烘炉期间炉温的测量基本分为三个阶段,常温-400℃为第一阶段,400-800℃为第二阶段,大于800℃为第三阶段。
1、第一阶段:常温-400℃
这个阶段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计应装入铁套管内,当温度范围在常温-250℃时,用0-360℃刻度的温度计;250-400℃时采用0-500℃的刻度的温度计。
温度计专号专用。放置时间不小于20min。
当需要更换温度计时,应分批更换。
2、第二阶段:400-800℃
这个阶段用热电偶测量。当炉温达到350℃,即可将热电偶与水银温度计同时测量,同时记录,以确定两种温度计的误差。当炉温达到450℃可全部改为热电偶测量。
热电偶温度读数应加上冷端温度校正值,该值可用跟炉顶100mm高度的表面大气温度来表示。
3、第三阶段;大于800℃
这个阶段采用高温计来测量。
四、燃烧室温度的测量
1、标准燃烧室选择,一是应有代表性,二是应在全炉分布比较均匀。一般情况可选择边燃烧室3-4个,如1、2、3、6、11、16……n-2、n-1、n。中间部位一般相隔4-5个燃烧室取一个作为标准燃烧室,也可采用更多的燃烧室作为标准燃烧室,如每隔一个取一个。
2、标准火道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机侧可取1、4、8、12火道,焦侧可取17、21、25、28火道,此为标准燃烧室的标准火道。当标准燃烧室取的很多时,标准火道可适当减少,如每隔一个燃烧取一个时,标准火道可取4、8、21、25。
3、温度的测量
每班测量两次标准燃烧室的标准火道温度,第一次测温时间在接班后1小时,第二次应与第一次间隔4小时。测温顺序:由交换机一端的焦侧开始,机侧返回。将测量结果算出平均值,二次测温作为本班升温任务。
4、燃烧室抽查温度
在交接班时,要对部分标准燃烧室的机焦侧第一火道进行抽查。
五、直行温度的测量
在350℃前,每班测量一次直行温度(第7、22火道)。测温要在标准燃烧室两次测温时间之间进行。
六、横排温度的测量
为了进一步了解烘炉温度横向分布情况,可选取位于焦炉中部的两个燃烧室为代表号进行横排温度的测量。炉温达300℃,每逢50℃和100℃测量一次。在300℃以后,每逢100℃测量一次。测温要在标准燃烧室两次测温时间之间进行。
七、蓄热室温度的测量
选择标准蓄热室号:1、2、3、6、11、16……n-2、n-1、n,测量这些蓄热室顶部和小烟道出口处的温度,每班测量二次。由焦侧交换机端开始,机侧返回,蓄热室顶部测温管插入1.5m。小烟道温度测量应将温度计插入废气两叉部断面中心处,测温时间与燃烧室测温时间相同。平均温度的计算不包括边蓄热室温度。
八、烟道温度的测量
测量地点:机焦侧烟道翻板和总烟道大闸门之前,每2小时测量1次,每班测量4次,并计算平均值。
九、抵抗墙温度的测量
在450℃以前,每班测量两次两端抵抗墙所有立火道的温度并做好记录,计算平均值。
升温操作及管理
一、升温操作和管理的要求
1、计划升温波动误差的要求
温度范围/℃
允许波动温度/℃
0-250
±1
250-400
±2
400-600
±3
>600
±5
2、焦炉上下温度分布的要求
烘炉阶段
温度比
烘炉初期
烘炉末期
T蓄热室/ T燃烧室=0.95以上
T小烟道/ T燃烧室=0.55以上
T蓄热室/ T燃烧室=0.85以上
T小烟道/ T燃烧室=0.35以上
采用增加或减少空气过剩量的办法,是可以基本保证烘炉期间温度比例的。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