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微课(教案).docxVIP

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微课(教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张骞出使西域史实。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想象、 展示图片及来理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联系一带一路,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四、重点 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五、难点 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六、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 、 讲述法等 七、教学准备 搜集材料,制作课件 八、教学教案 (课件1)同学们好,欢迎走进我的微课堂,我是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杰勒阿尕什镇牧业寄宿制的历史教师徐小玲。今天我带领大家学习的内容是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中“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观看一个小视频,了解一下什么是“一带一路”。 (视频课件2)视频解说: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东南亚,东北亚经济融合在一起,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则是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和路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了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这两条由中国出发通往欧洲的商路其实由来已久,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形成。我们现在就回到汉代,去了解一下丝绸之路的开辟历程。 (二)新知学习: (课件4)第一节 张骞出使西域 (课件5)今天在甘肃省有两处关隘遗址,一处是“西出无故人”的阳关,另一处是“春风不度”的玉门关。在汉代,人们把这两处关隘以西的地方称作西域,也就是今天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那么遥远的新疆和中原地区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6)西汉初年,北方草原上的匈奴实力强大,他们逐渐控制并奴役了西域地区的36个小国,还不断地向中原地区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的被动。汉武帝认识到了西域各国的重要性并且希望得到西域各国的支持,于是,他决定招募一位使者,出使西域。 (课件7)此时,身为郎官的张骞勇敢的站了出来,承担起这一艰巨的使命。 (课件8)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随从拜别汉武帝,从长安出发,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 (课件9)在途中,他们被匈奴抓住,扣留十余年。但他始终不忘使命 (课件10)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但张骞威武不屈,持汉节不失,最终他寻机逃脱,继续西行。 (课件11)历尽艰难到达大月氏,但大月氏西迁已久,安居乐业,不愿在与匈奴征战,张骞只能返回。 (课件12)在回归途中,他又被匈奴抓住,扣留一年多才得以逃出,最终回到了阔别13年之久的长安。 (课件13)张骞把在西域各国的见闻向汉武帝汇报,还传达了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课件14)张骞还使汉朝了解了当时西域各国的具体情况。 (课件15)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与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被称之为“凿空”。 (课件16)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对匈奴发动了第三次军事反击,并取得重大胜利,匈奴被迫迁到了大沙漠以北。 (课件17)为了防止匈奴势力的再次崛起,汉武帝任命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劝说乌孙重返故地,同汉朝共同对抗匈奴,他带着万头牛羊以及金币丝绸等财物,走访乌孙等许多西域国家。 (课件18)西域各国也认识到汉朝的富足与强大,纷纷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两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但其意义和影响却远远超出了他的直接使命。 (课件19)第二节“丝绸之路” (课件20)“丝绸之路”的概述:自从通往西域的道路开通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相互往来,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物品,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和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再把欧洲的物产和珍宝运往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路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通过这条道路,东西方得以在商贸技术和文化上进行交流。除了路上丝绸之路,汉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其中,从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更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亚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这条航线上最重要的货物是来自中国的丝绸,因此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课件21)“丝绸之路”的意义 在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陆上商贸通道。 (课件22)在现代,成为以现代交通设施与服务为基础的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亚欧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02wx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